经商之道
管涛:上次应对危机时扩投资的经验可以复制吗︱汇海观涛
2022-05-29 22:12  浏览:771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曾推出大规模投资计划,推动经济反弹。今年疫情反复,投资再次成为稳增长重要抓手,这次有什么不同,过去的经验可以复制吗?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再次成为稳增长的抓手

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海啸后,中国迅速推出两年四万亿元一揽子投资计划,推动经济V形反弹。2009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2.2%,较上年增速高出19.5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85.3%,较上年提高32.0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季度同比增速仅在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短暂跌破8%后快速回升,2009~2011年年度GDP增速高达9%以上(见图1)。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多地出现反复,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再次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适度超前基础设施投资。今年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今年前4个月,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3%,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的情况下,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较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7.0个百分点;基建投资三年复合平均累计同比增长4.9%,较2019年同期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见图2)。

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并提出扎实稳住经济,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会议要求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6方面33项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其中包括:今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支持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指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前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保护中国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

疫情暴发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

2007年底,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2008年危机以来,中国加快了这一转变进程。2011~2019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为60.1%,投资的贡献率为40.1%,分别较2000~2010年均值提高8.9和下降12.4个百分点(见图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5%,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54.2%,分别较2000~2010年均值回落10.7和上升10.8个百分点(见图4)。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当年5月底,总理在记者会上指出,我们推出的规模性政策注重的是稳就业、保民生,主要不是依赖上基建项目,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起主要拉动作用。我们这次所采取的规模性政策,用了70%左右的资金直接或比较直接地去支撑居民收入,这样做可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

2020和2021年,中国基建投资两年复合平均增长1.8%,较2019年低1.5个百分点(见图2)。而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20和2021年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累计上升13.6个百分点,高于2009和2010年累计增加6.6个百分点(见图5)。可见,过去两年抗疫工作中,中国政府花钱多于上次危机应对,但投向主要转为民生支出而非搞基建。

过去两年来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有所反复

2020~2021年,消费、投资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29.3%、47.6%和23.1%,分别较2015~2019年五年均值回落33.4、上升11.6和21.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0.9%和50.6%,分别较2015~2019年均值上升5.5和回落9.8个百分点(见图3和图4)。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贡献率上升与前述不以投资为政策重点并不冲突,主要是因为疫情防控抑制了消费,反过来凸显了投资的重要性。外需和二产贡献率上升,则反映了国内疫情防控有效、率先复工复产的出口红利。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延续了外需和制造业拉动发展态势。消费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4%和3.7%,分别较2015~2019年当季均值回落1.2和上升3.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1%和49.6%,分别较2015~2019年当季均值上升10.5和回落13.8个百分点(见图6和图7)。

疫情继续抑制接触性、聚集性的服务业及相关消费的恢复。从第三产业的子项目看,今年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不变价当季同比负增长0.3%,三年复合平均同比负增长4.7%,实物量尚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水平;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三年复合平均虽然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增速分别较2019年同期低了1.6、2.9、6.6和2.7个百分点(见图8)。

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遇到新的挑战。从高频数据看,3、4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同比负增长,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也持续低于荣枯线,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逐月下滑跌至2020年3月以来新低;社零总额名义和实际同比,以及主要分项数据连续同比负增长且降幅逐月扩大,尤其是4月份,限额以上企业社零和餐饮收入降幅同比高于平均水平,显示疫情冲击也开始波及大中型商贸企业(见图9和图10)。

在此背景下,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全面和超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新成为当前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政策取向。但是,在PPI增速远高于CPI的情况下,尽管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累计同比增速快于社零6.0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低于消费贡献率42.5个百分点,较2015~2019年同期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均值低了2.0个百分点(见图11、图2和图6)。

关注结构性因素对投资拉动作用的掣肘

更为重要的是,重回投资和外需拉动意味着经济增长对制造业的依赖加大。但是,疫情暴发之前,中国就业结构已经转为服务业为主。2011~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均值为49.8%,就业占比均值为41.6%,分别较2000~2010年均值上升7.6和10.5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形下,扩大投资拉动就业的效果或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对第二、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和就业人口取自然对数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2000~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就业人口为高度正相关0.922,2011~2020年转为强负相关0.848(其中2018~2020年为弱正相关0.442);第三产业二者为高度正相关,相关性由0.943升至0.965。由此可见,2010年之前,第二产业创造就业的能力还是较强的,但近年来已大不如前,唯有第三产业一直是产值增长越快,就业增加越多。

鉴于不同产业之间生产要素和技能要求不同,若中国经济增长从服务业重回制造业驱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如202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减少937万人,较2015~2019年均值多减193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加309万人,多增67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加245万人,少增683万人;由于第一产业的转移就业不能为第二、三产业的新增就业完全吸收,全国就业人口减少383万人,多减203万人(见图12)。去年,全国就业人口进一步减少412万人,多减232万人,就业下降态势加剧。

今年以来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前4个月,城镇新增就业406万人,较2019年同期少增53万人;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6.1%,其中16~24岁的调查失业率为18.2%,分别环比上升0.3和2.2个百分点(见图13)。

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更不会有消费了。这是近年来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上升,各种刺激消费政策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见图14)。所以,不能活跃服务业生产经营及相关消费活动,即便扩大投资也将只是实现低水平的经济均衡。

综上,2008年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已取得重大进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了较好基础。新冠疫情暴发后,这一优化升级过程有所反复。当前,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重新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但会受到结构性因素的约束,不能简单类比上次危机应对时的效果。在坚持动态清零前提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辅以给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服务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纾困,努力推动服务业生产和消费重回正常轨道,对于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收入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系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发布人:a44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