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用行动诠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丨张裕恒
2025-02-28 08:17  浏览:1513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编者按

2025年2月28日,是张裕恒院士87岁生日。

张裕恒,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多年来从事超导电性、巨磁电阻效应、低维物理研究,承担国家超导攻关和攀登项目课题,取得丰硕成果。


科学岛,合肥西郊的一处秀丽之地,隐匿着一群科技界的“侠客”。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裕恒以其在超导电性领域的深厚造诣,被誉为“科技侠”中的翘楚。

几十年来,张裕恒在高温超导领域屡创佳绩,耄耋之年,仍坚守科研前线。他热爱金庸小说,尤其推崇《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赞赏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

他常说:“作为科技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夯实基础研究基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张裕恒

来源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宿迁少年·志铸剑

1938年,张裕恒出生于江苏宿迁,祖父是清朝拔贡,父亲早年求学于国立中央大学,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抗战期间,父亲带领全家四处漂泊,躲避在偏僻农村,拒绝为日伪政权做事。

童年时的张裕恒,在父亲办的私塾里读书,学习数学、物理等文化知识。在周围环境的耳濡目染下,他幼小的心灵里,早早便种下了努力读书、刻苦求学的种子,并在心中朦胧地勾勒出了将来成为科学家的梦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53年,张裕恒在江苏省宿迁中学

来源|宿中人微信公众号

1956年,张裕恒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南京大学。因为对物理感兴趣,他便选择了物理专业,从此和物理学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书海砺剑·隐锋芒

初到大学,在第一次习题课上,张裕恒发现自己的答案虽然全对,过程却异常繁琐,与其他同学简洁的解法形成鲜明对比。

张裕恒意识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差距。恰逢迎新晚会上,程开甲作为嘉宾,分享自己关起门来做两千道微积分题的轶事,这让他深受鼓舞。

“1957年的暑假,我也学着程先生,到学校的图书馆也找了很多资料,也做了两千多道习题。”张裕恒回忆道。暑假之后,果然效果显著,他的成绩显著提升。

大学毕业后,张裕恒选择继续深造,投身于超导物理领域,师从洪朝生。

一次,洪朝生给了张裕恒一篇国外文献,过几天问他有什么感想,张裕恒便将自己的想法如实介绍。没想到,洪朝生却告诉他,这篇论文中有错误。

张裕恒怎么也没想到,在国际期刊上正式出版的论文会是错误的。他又仔细地实验、研究,终于弄明白文献中的错误结论,是由于作者分析实验结果时方法不当导致。

此事对张裕恒触动很大,后来给青年学生授课时,他一再强调,写论文要“认真严肃,言之有物,有据有创建,不要扯些已周知的话,不要强作断语”,更不能“迷信登上了名刊物的论文”。

科海扬剑·指苍穹

1976年9月,张裕恒调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掀起研究高温超导电性的热潮,张裕恒也迅速投入进来。

几十年来,张裕恒在高温超导电性研究领域不断突破。“高温超导体微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基础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过渡族金属氧(硫)化物的电磁行为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2年编著的《超导物理》如今已推出第三版,引导成千上万学生踏上科研之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张裕恒与青年科研人员
交流拓扑磁学领域最新成果

来源|中安在线

作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张裕恒也全程参与了科学岛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建设。这一“国之重器”,是现今国际五大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之一。

张裕恒说:“在建设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之前,我国的实验条件跟不上,很多研究实验不得不到国外去做。现在,不仅国内科学家可以利用强磁场开展研究,一些国外科研机构也慕名到合肥来做实验。”

如今,张裕恒依旧奋战在科研一线,每天上午仍会准时到达强磁场科学中心工作。即便年逾八旬,那份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依旧如少年般炽热。

参考文献:

[1]一篇有错误的论文 让这位院士受益终身[OL].科学家故事数据库,2024-11-06.

[2]走近院士|张裕恒:挑战高温超导[OL].中安在线,2022-08-8.

[3]张裕恒:历尽千帆,永葆科研初心[OL].宿中人,2019-08-4.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发布人:39e2****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