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白果树村民组,每天一大早,护林员石开心都要去寨子周围的山林里转上一圈。
有人问他:“你每天都去山林里干啥?”
“当然是巡逻了。作为“寨管家”护林员,保护这片山林是我的职责,去山林巡逻也是我每天必做的事。”他笑着回答。
石开心自担任护林员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巡山护林,将这片林子保护得郁郁葱葱。像石开心这样在村里或村民组担任“五大员”(护林员、安全员、水管员、护路员、保洁员)的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寨管家”。
“寨管家”群众会
设置“寨管家”来源于一个灵感
3年前,湄潭县西河镇石家寨村“两委”在乡村治理、基础设施维护、村容村貌管理等方面深感人手不足,如何解决成为困扰村干部的一大难题。
有人提出一个想法:“是否能借鉴村民办红白喜事时请‘总管’的方式,发动当地群众来协助管理。”
“村里办红白喜事时,都会请德高望重的乡贤寨老当‘总管’,帮助主人家统筹协调。这些‘总管’不仅有凝聚力,还有号召力,能帮上许多忙。”
想法一提出便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石家寨村“两委”摸着石头过河,采取“3+X”的管理模式,组织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保洁员等为村民办实事,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组织各家各户打扫卫生、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并为老弱病残群众提供代办服务。
“寨管家”参与巡逻
村里的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保洁员等开始成为某一方面的“总管”,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有人管了,村容村貌极大改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石家寨村的经验引起了西河镇党委、政府的关注。2020年初,西河镇将52个村民组重新划分成114个寨子,实行“1+5”管理模式,即1名镇或村干部+“环管事”“安管事”“水管事”“路管事”“礼管事”等管事员各1名,分别负责寨子的水、道路、环境卫生和安全等。同时,60名镇干部+50余名村干部分别对应管理相应寨子,“寨管家”正式登场。
“寨管家”发祥地石寨村如今的村容村貌
全面推广“寨管家”模式
一石激起千层浪!西河镇石家寨村以“寨管家”模式开展乡村治理的做法,得到了湄潭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通过深入调研,湄潭县出台《推行“寨管家”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将“寨管家”这一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进行全面推广。
“寨管家”上墙资料
“这水龙头的接缝处还得再拧紧一些,以免断开。”
湄潭县湄江街道东南居轿顶寨的“寨管家”秦光权正忙着给村民秦大友家协调修水管的事儿,他第一时间通知了“水管员”到秦大友家,三两下便解决了秦大友家厨房里的麻烦事。
“修好了,你试一试,现在应该不会再出问题了。”“水管员”说到。
“嗯嗯,可以了可以了。有事就找‘寨管家’,大事小事不犯难。”看着水管问题已解决,秦大友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寨。湄潭县从网格化管理入手,充分发挥“寨管家”作用,进一步推动村寨治理精细化、规范化,着力破解乡村治理难点痛点,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2017年之前,每年村里都要调处因土地、山林、水事等引起的矛盾纠纷200多起,自从实行‘寨管家’模式后,各类矛盾纠纷大幅下降,基本归零。用一句话形容就是‘过去村里闹喳喳,如今村里笑哈哈’。”“寨管家”石继兴说。
“湄潭县创新‘寨管家’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西河镇石家寨村‘草创’之初的‘一个人’来参与治理,到现在形成一个架构严密的自治体系,并在全县全面推广,同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其中最大的启示就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和谐稳定的社会大局,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推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湄潭县委书记沈建通如是说。
“‘寨管家’啊‘寨管家’,办事牢靠人人夸。”
“‘寨管家’服务村寨每一家,大事小事烦心事,尽管去找他。”
这些在湄潭县各个村寨流传的顺口溜,每一句都体现了村民对“寨管家”治理模式及“寨管家”工作的认可和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