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为高效推进陕西省“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和陕西省工作机制有关规定,2022年5月26日下午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召开了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推进会。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育奎,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直属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省级技术支撑团队,关中7市(区)生态环境局分管负责同志、“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团队及特邀专家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议由科财处李强处长主持。
会上,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5市生态环境局与驻点跟踪研究团队分别介绍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工作进展成效、典型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与会专家对各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育奎充分肯定了各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方面提供的技术支撑。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工作的紧迫感,以问题为导向,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强化细颗粒物与臭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蓝天和低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二以点带面,系统施策,努力推进“一市一策”驻点研究工作上台阶,驻点研究工作要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研究和检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省厅及地市相关部门职,整合各类资源,依托省级技术支撑团队,强化区域性研究成果集成和转化应用。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完善保障措施,严密组织实施,结合实际问题、重大问题,做到五个精准,确保提出科学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综合解决方案。
安徽省
5月27日,为总结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工作,安徽省生态环境厅以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召开了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推进会。罗宏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出席会议并讲话。厅科财务处、大气处,16市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及淮北、宿州、淮南3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淮北、宿州、淮南3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负责人介绍了本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进展、成效及下一步工作安排。3市生态环境局都对驻点跟踪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会同志就下一步推进驻点跟踪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会议指出,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改善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的迫切需要,在3市驻点跟踪研究的基础上,省级将本着自愿的原则,在其余13个市全面推广实施“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
会议要求,3市要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谋实工作计划。驻点跟踪研究团队要在验证前期研究成果的同时,加大研究深度,找准污染因子的源头,细化措施,制定“一企一策”,解决源头治理问题。生态环境部门要研究支持政策,加大驻点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力度,省级大气专项资金将继续支持各市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并把落实驻点跟踪研究方案的措施作为省级大气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
天津市
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天津市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推进会,对年度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夏季臭氧污染趋势和管控对策进行研讨。市生态环境局分管领导、大气处、科技与监测处、机动车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天津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南开大学、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市环境气象中心的相关技术骨干共20余人通过线上与线下方式参加了会议。
驻点跟踪工作组对天津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进展进行总结汇报,回顾了天津市2021年全年及重点时段、秋冬季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与目标完成情况,对近期发生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对2022年臭氧污染形势进行研判。项目负责人、国家驻天津跟踪研究专家冯银厂教授提出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扬尘与柴油货车等污染源管控,创新管理模式与思路,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对策建议。
会议肯定了天津跟踪工作组的工作成效,大气处、机动车处就近期管理工作中亟需的科技支撑提出具体需求,双方进行了交流讨论,工作组表示将会在后续工作中着重研究,更好地为天津市大气污染治理做好科技支撑。
会议要求,一是要严格落实各方责任,局内各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项目监督考核制度,明确目标,保障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工作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投入力度,聚焦当前臭氧污染的严峻形势,深度剖析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细化对策措施建议,提高科技支撑驻点成效。三是要加强成果凝练与产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可落地应用的帮扶手段,力争做好“一行一策”与“一企一策”技术服务工作,并为各区大气环境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四是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稳中求进、提前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培养一支立足天津、央地结合的大气污染防治科研人才团队,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可持续支撑能力。
供稿:陕西、安徽、天津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