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通报了今年1至6月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PM2.5浓度同比下降4.1%。
京津冀联动执法
严厉打击大气领域环境违法行为
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工作会议。会上,三地联合签署了《“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合作框架协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2022年工作要点》,对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将重点围绕大气、水、固废(危废)3个方面开展联动执法。明确将进一步拓宽协同领域、延伸协同深度,齐心协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地将组织开展大气执法专项行动,联合做好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工作。
今年6至8月,针对夏季臭氧高发的气候特点,开展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执法,重点关注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制药、农药、焦化等涉VOCs重点行业排污单位,重点打击无组织排放、治理设施缺失、治理设施低效运行等违法问题,强化处理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监管;
9至10月,加大对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和燃煤源等大气污染源的检查力度,充分利用在线监控、用电用能监控、视频监控、热点网格等非现场执法手段,精准发现污染问题,从重从快依法查处;
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重点问题开展秋冬季大气环境专项执法。三地将共同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加大重点路口和主要道路重型柴油车人工检查力度,加强对施工工地、物流园区、机场、铁路货场等机械重点使用地点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移动源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携手8年治污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三个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2015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正式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在河北省北部的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草原,蓝天、白云、绿草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新华社发
8年来,京津冀三地齐心协力、携手治污,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跨区域协同处置、生态环境联动执法等重点领域,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入,在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等方面实现突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大幅改善,区域共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
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赛事期间,生态环境部组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8省(区、市)进一步深化大气联防联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90%以上。“冬奥蓝”“北京蓝”得到国际国内社会一致好评。
成立1个小组
凝聚1+1+1>3协同合力
2021年1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今年初,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的通知》,成立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协调小组,推动区域层面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目标、重大任务落地,协商解决跨省(市)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凝聚1+1+1>3的协同合力。
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签署《“十四五”框架协议》后,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将从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从更多领域协同互利共赢,从更深层次挖潜拓新赋能,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新成效。
围绕6大方面
突出地方层面协同落实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区域协同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四五”框架协议》围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环境联保联治、危险废物处置区域合作、绿色低碳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执法和应急联动、完善组织协调机制等6大方面,进一步深化三地协同内容,更加突出京津冀地方层面协同的落地实施。
依协议,三地将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协同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加强机动车超标排放协同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水域水质保护,推进流域治理,完善重点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等。
来源:北京发布、河北日报
编辑:卫雅琦、冯延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