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故事》读书笔记——危机、高潮、结局
2024-10-10 00:25  浏览:647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1 危机是故事的必备场景。从激励事件开始,观众就一直在期待这一场景,越来越热切地期盼着主人公与他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2 危机必须是真正的两难之境——是不可调和的两善之间或两恶之轻的选择,或同时面临两种选择,将主人公置于生活中最大的压力之下。

3 这一两难之境摆在主人公面前,当他与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斗争时,他必须做出一个决定,那么采取此一行动,要么采取彼一行动,为赢得自己的欲望对象做出最后的努力。

4 主人公在此如何选择可以使我们对他的深层性格,对其人性的终极表达,有一个最深刻的认识。比如《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围绕着杨过的两条线,一条是爱情线,另一条是报仇线。

爱情线方面,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之路极其坎坷。

从不为世俗理解的师徒恋,到小龙女被玷污,杨过断臂,再到身中情花毒,二人只能活一人的抉择、十六年的分别。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危机,考验着这一对情侣。尤其是当杨过面临一颗绝情丹无法救两个人的困境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扔掉那半颗绝情丹。

报仇线方面,他一直在“誓报父仇”和“侠之大者”之间摇摆,襄阳城大乱时,最终民族大义战胜了私人仇恨,选择救人。正是这一刻,杨过自己也实现了成长。

5 主人公选择采取的那一行动成为故事的终极事件,将导致一个正面的、负面的,或者具有反讽意义的正面/负面的故事高潮。

6 威廉·戈德曼指出,所有故事结局的关键就是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

那么观众想要什么?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观众想要的是一个大团圆结尾,似乎没有人喜欢花钱去看一部让自己不开心的影片,因为生活本来就够悲催了。

而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我的理解是虽然最后结局是大团圆,但是过程却极其坎坷。而且所谓的“团圆”背后还有缺憾。就好像《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十六年之后确实见面了,这样才不辜负杨过十六年的苦苦等待。但是,我们在接受他们最终圆满的结局的同时,也要接受他们的缺憾,身体的缺憾和贞洁的缺失。

《老人与海》中,面对鲨鱼的攻击,老人奋力抵抗,但最终整条大鱼被鲨鱼啃咬殆尽,只剩下鱼骨架。我们如何定义这个结局呢?老人确实战胜了鲨鱼,但是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不过,虽然很多观众喜欢“大团圆”的结尾,但这并不意味着低落结局就一定不讨喜。很多观众在乎的不是be还是he,而是情感的满足。

《红楼梦》的结尾是繁华终成一梦,但是真是因为它的悲剧性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让人们开始思索“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哲学。如果《红楼梦》也是才子佳人的结尾,那么注定不会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欣赏悲剧能让人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同时也促使我们去冷静地思考生命。它能宣泄人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

7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一个结局必须是“不可避免而又出乎意料”的。“不可避免”是因为随着故事的发展,它必须要走向这样的结局,并非由作者主观改变的。当观众回溯从前时,他觉得这样的结尾是唯一的出路。“出乎意料”是主人公在危机时的选择是那么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就好像《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他必须死。

这样一个重情重义、义薄云天、快意恩仇的大侠,为何必须要走上自戕之路呢?

因为故事的推进一步步把他逼到了绝境:失手打死了挚爱的阿朱,欲报杀师之仇却发现仇人正是生父,生为契丹人却又被宋人所养,身处两国之间的煎熬。“人不是该死的时候死,而是能死的时候死”,在雁门关外就是该死的时候,此刻他完成了使命。

发布人:788d****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