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常翔宇 通讯员 吴明慧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在刘学芹(右一)的主持下,刘某继承丈夫房产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协商具体履行方案 供图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2025年除夕前,在北京市房山区的一个老宅里,随着一堵新墙的划定,一家人的“心”墙也随之化解。
刘某和她的公公郭某曾因分家的事情积怨颇深。刘某丈夫去世后,刘某打算回到老宅居住,但郭某始终不同意。无奈之下,刘某便向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已故丈夫与郭某之间签订的分家协议有效。
接到案件的第一时间,房山法院法官刘学芹便联系当事人了解情况。“孩子和他的爷爷一起生活,我回去住方便照顾他们。”刘某表示,自己的目的很简单,并不想提起诉讼。“这是我的房子,不能让她住。”郭某觉得自己的儿子去世后,刘某又找了新对象,因此,坚决反对刘某住在老房子里。
眼看临近春节,刘学芹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让当事人心里带着‘疙瘩’过年。”于是,刘学芹便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然而,经过反复劝解,仍无法改变郭某的想法。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刘学芹在调整思路过程中发现,郭某十分听从他女儿郭某某的话,于是刘学芹打算先做通郭某某的工作。
“你哥哥去世后,刘某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她有权继承房产的相应份额。”刘学芹对郭某某释法说理。“刘某和老爷子住到同一屋檐下,再发生矛盾怎么办?”郭某某同样提出担忧,“可以从院中间砌一堵墙,避免双方再起冲突。”刘学芹提议道。
“这个方案可以。”郭某某做起父亲的思想工作。
经过沟通,双方愿意和解,并希望由法官来主持划定砌墙的位置。刘学芹本着最大限度照顾老人的原则,进行了划定。
老宅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本期封面及目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3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1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