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做一个老练的新班主任》读书笔记
2024-12-04 15:55  浏览:1034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作为一个“老教师”,经常苦于不知道做什么课题,如何确定课题,怎么研究。其实,对于一个像我这样谈课题色变的老师来说,从微型课题入手研究,是个不错的选择。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它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是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一种普适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和载体。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做微型课题的第一步是要能发现问题,能把问题“转化”成微型课题。        比如说,从接手403班到现在,同学们都在进步,班上的小凡同学却依然我行我素,任课老师对他直摇头。“为什么他对老师这样不友好?”“为什么老师走不进他的心里?”遭遇的困惑使我理性思辨: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身上的问题,折射出教育存在的缺失,我决定围绕小凡进行个体研究,可以确定了以下微型课题研究:“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策略研究”、“班主任工作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研究”。

        实践的现场,遭遇的困惑,都可以牵出有研究价值的微型课题。它最适宜生成于这些现场中的某一个细节处,生成在这些问题或困惑中的某一个沸点上。发现和转化,是微型课题生成的过程。

        总之,“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具体而微的研究课题。简单、自由,不一定需要教育或学校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认定,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它服务于教育实践者的日常工作,但又在实践的反思、经验的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指导和改进研究者将来的工作。

发布人:a16b****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