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是首都“北大门”,因雍正皇帝取“承先祖之德泽”之意而命名。历史上,这里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农牧文化交融荟萃,留下一段段民族团结佳话。如今,各民族传承优秀历史文化,赓续团结基因,在这里守望相助、和谐共居,书写团结奋进的新时代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德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融入河北省“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1月,承德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牢记殷切嘱托,讲好历史文化故事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清代为实现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统一而修建的,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历史上的一些重要时刻,汉、藏、满、蒙古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承德留下许多印记。
承德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深度挖掘六世班禅觐见、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等重大历史事件,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编纂了《清史诗画》《热河文庙》等一批文献资料,进一步厚植民族团结之根。组织专家学者优化71个景区景点导游词,对全市导游员进行专题培训,讲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中的历史价值,讲清楚历史上我国处理民族问题、边疆问题的政治智慧。
▲承德市创作的实景演出《草原丝路》,再现了坝上草原的繁荣盛景。
为讲好各民族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承德组建避暑山庄博物院,集中打造民族团结展、承德通史展等五大展馆,“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精品奖”。博物院以六世班禅觐见为主线,同故宫博物院、扎什伦布寺共同举办了“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文物展,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华民族发展史,激励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同时,致力于用现代科技手段艺术性再现历史。承德有关部门联合打造了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大型露天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草原丝路》等智慧旅游新业态,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增进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肩负时代使命,讲好互嵌发展故事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提出并实施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号召广大青年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截至目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有近百名毕业生扎根新疆的20多个县市区和基层乡镇,成为新时期“疆一代”。这些援疆学子,为新疆的发展建设默默耕耘。他们中,有的在党政机关成长历练,有的在兵团农场耕耘,有的投身教育事业,有的深入基层上山下乡……他们与新疆各族群众互嵌交融,有的已在当地结婚生子。
回忆起当年作为“星火计划”项目负责人的经历,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团委书记、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党总支书记郭立峰说:“援疆就业‘星火计划’已经成为互嵌发展的品牌。这些毕业生用青春向祖国告白,用奉献诠释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让生命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他们就像天山雪莲、绿洲白杨、戈壁红柳、大漠胡杨一样扎根边疆,为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贡献。”
建设和美乡村,讲好共同富裕故事
位于承德滦平县金山岭长城脚下的古城川村,是河北省“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点位。全村居住着汉、满、蒙古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比36%。村党委辖古城川、四达沟、粮窝3个党支部,有党员114名。
▲金山岭长城美景如画。
走进古城川村,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民居错落有致,处处透着古典韵味,呈现出一幅田园与生态、人文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精美画卷。
古城川村党委书记苏继文介绍,近年来,特别是自从河北省民委把古城川村确定为“双富”行动村以后,村党委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实现了贫困村到宜居宜游和美乡村的蜕变,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样板。
以全村实现特色民居改造率100%为契机,古城川村积极打造“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模式,“民宿+长城旅游”“民宿+餐饮服务”“民宿+农业体验”“民宿+非遗开发”“民宿+康养”等产业空间不断拓展。全村以“长城人家”为主题的特色民宿有40多家,每年旅游旺季,每家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抓青少年群体,讲好立德树人故事
走进承德市民族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以“四个共同”为主题的板块内容图文并茂,让师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了深刻认识。
展厅的建设,是学校引导师生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益尝试。“我们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主题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参观热河烈士纪念馆、开展红色革命课本剧展演等活动为载体,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校长王连杰说。
近年来,承德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开学第一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大团结主旋律。
承德医学院组织“民族团结心连心,籽籽相拥共命运”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承德、保定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脚步丈量大地,厚植家国情怀。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德市第三中学、承德市高新区凤凰山小学整合优势资源,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
各级各类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不断创新方式载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青少年心灵深处。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章音頔
来源 |中国民族报
龙行龘龘,前程朤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