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网友评李娟冬牧场,记一忘三
2023-08-29 14:52  浏览:5133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实在太喜欢李娟了,极其通透又率真的一个人,有种莽撞的冲劲,但简单的字句里面满满的都是灵气。会跟着她笔下的日常琐事而不由自主地雀跃和失落,读到一半会心一笑也时常有之。

之前读阿勒泰和向日葵地,只觉得她把野蛮粗粝的生命力描绘得淋漓尽致,读着读着很容易在宏大的宇宙里化归于无,有种原始的神性在,不由自主地产生许多近乎虔诚的敬畏之心。而这一本却平实亲近许多,有种古拙的可爱之感——像平原上凭空而起的一阵风,风风火火地卷起草叶和尘土,和人撞个满怀,却无法生出责怪和厌烦。

无端想起佩索阿那句“有时我听到风吹 我觉得仅仅听听风吹也是值得出生的。”

最喜欢的段落是李娟耐心清点那些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过的小生命,无论是猫猫狗狗、鸡鸭和牛,可以看到许多相处过程中的真情流露,一些啼笑皆非的往事之下全都是柔软的爱意。在《惊梦记》和《遗忘记》里找到了很多共鸣,生活的状态总是起起落落,猝然发生的小事也可能成为关键的转折。以及,从长远来看,任何人的人生都有不可思议之处,每个人都要经历自己的传奇。大人们常常无法洞悉的一些真相,早就在生命之初就被幼童觉察出端倪。

“那段时间总是晴天,世界光明万里。”

ps:除了中文名,同样也喜欢封面的英文翻译Traces to the Past, 很适合单曲循环《yesterday once more》来伴读。

李娟的《记一忘三二》中有挣扎、无奈、困惑、痛苦,尽管有时候是不得不面对和接纳,但最终都豁达处之。

她坦然讲述自己曾经的种种过往,把自己的不幸、磨难、穷困潦倒的日子和盘托出。

也许李娟并不是天生的乐天派,但是即便被被生活压榨得走投无路也要走出路来。

就像她在书中所描述的,“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我的幸福只有一种源头,它只滋生于内心,它和外部的现实秩序没有一点关系。”

《记一忘三二》,学习李娟,记下少许,忘记大多,挺好!


生活本是漫长无边的平淡,但也可以从平淡中寻出诗意来,这便是热爱生活的表现。

《记一忘三二》是“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李娟多年的随笔结集。三十六篇以“记”为题的文字,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和对生活的热爱。正如《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及自己的作品“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一样,这部随笔结集,也全都围绕李娟的个人生活展开。旅行郊游,野猫野鸡,一件往事,一次惊梦,或是一次扫雪,一次挨打、生病……都能在李娟的笔下写出趣味和诗意来。文字率性随意,平实诙谐,短小有趣,又流溢着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

李娟说,文字有着穿透光明,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一切的浮躁和喧嚣。很喜欢这样的文字和书籍,读起来很过瘾。值得品读。

记一忘三二

李娟

10个想法

挨打记

>> 被人欺负这种事,最大的恐惧并非源于伤害本身,而源于从伤口中渐渐滋生的宿命感。

风华记

>> 我失去过很多朋友,但从不觉得可惜。既然渐渐发现了分歧,有了争吵,有了误解,再交往也是无益。更重要的是,缘分尽了,他们加于我的力量渐渐弱了。他们抓不住我了,便被我抛弃。

阅读记

>> 全都是毫无选择的阅读,全然接受,鲸吞海纳,吃干抹净。然而渐渐地,阅读的海洋中渐渐浮起明月。能记得语句暗流涌动,认准一个方向推动小船,扯动风帆。而忘记的那些,则是大海本身,沉静地荡漾——同时也是世界本身。我想,这世界其实从来不曾在意过谁的认可与理解,它只是存在着,撑开世界应有的范围。

>> 世态百相,人间万状,阅读行为无法停止。我仍稳稳当当行进在当年的航道上,明月已经升至中天。当我再次拿起一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一切仍然刚刚开始。当年的耳语者还不曾走开,只对我一个人透露唯一的秘密。

时光记

>> 青春被倒扣在铁桶之中。却并不感到压抑,野蛮地希望着,混沌中奋力奔突。

>> 十八岁的时候,我渴望去很多很多地方,最后只见一个人就够了。

暴力记

>> 好像只有他的痛苦才能安慰我。好像只有他也同样痛苦的时候,我们才能同病相怜,我才没那么孤单。

月饼记

>> 所以,小时候吃到的那种月饼,其实是月饼的干尸。

遗忘记

>> 大人自己都没交过几个像样的朋友,还好意思指导孩子交朋友……

古老记

>> 哪怕事隔多年,那种生活早已被时代碾压粉碎,我也不觉得它脆弱,不觉得新的时代强大。


零零星星的生活碎片,点点滴滴的生活日常。没有惊心动魄的冒险,没有感人至深的爱情,没有催人泪下的感动。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还是和之前看过的牧场系列一样,诙谐幽默的语言里透着一丝苍凉孤寂。可这就是生活啊,时而笑笑哭哭闹闹,时而安静反思审视自己。或许我们都是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幻想着未来以此度过现在,生活中很多事都忘记了,记下来的一定是印象深刻的,而有些忘记的会在梦里出现。

本苍凉,凄苦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却焕发着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一切经历、感受,都是那么的真实,写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读了作者两本书,很少看到她抱怨生活的艰辛,条件的恶劣,总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种种尴尬和难堪。这也许就是以苦为乐、内心强大的体现。


“她(李娟)像兀自蓬勃的野草一样贴服着深远的大地,把琐碎枯寒的生活,聚合成闪闪发光的不朽钻石。”


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李娟与生活的坦然相处。她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她感受生活。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对生活的坦然与欣喜。


李娟的口语化书写,十分接地气,使得读者很容易进入当时的情景。李娟式的幽默,也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虽然故事的主题或许并不滑稽,但李娟却总能在严肃的地方找到轻松的成分,让读者不会被忧郁的气氛笼罩。她敏锐的捕捉,纯真的笔调,使得笔下的风景令读者身临其境,人物也因对话、内心描摹的生动而活灵活现。坚强乐观的妈妈,可爱任性的外婆,淳朴木讷的妹妹,无所不能的叔叔…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娟作品

有着读书和写作生活的独特角度和真诚地应对,它既是朴素的,也是华美的,既是平凡的,也是浪漫的和充溢了诗意的。


这些作品是从他的心里流淌出来的。它有着往事的甘甜,有着消逝的岁月的呼吸和心跳。


有句话说的好,成人之间的社交,始于礼貌,止于距离,始于友好,止于分寸。


网友1

连着几天看完了这本书,一路享受着作者的率真可爱风趣...期间被逗的哈哈大笑不知多少回了,居麻的幽默诙谐赖皮睿智,加玛的隐忍和顺,嫂子的忙碌拾掇,熊猫狗梅花猫红领巾驼马羊牛..很厚重很真实,很难想象游牧民族还在过着我们80年代的物质生活,边看边笑边充满了沉重,尤其忘不了作者描述的那里的儿童看起来个个都比实际年龄小,而大一点少年又个个比实际年龄大,中青年又个个比实际年龄老..那样的荒漠多么残酷啊,什么样的铜墙铁壁经的起那样风霜腐蚀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残忍的生活方式。希望国家早点落实退牧还草工程,让游牧民族早日告别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孩子们个个都能在如花的年龄如花般甜甜的盛开,大人们不在每天裹着冰霜早出晚归……夜晚不再靠成倍的止疼药缓解身上的病痛...感谢李娟率真可爱的笔峰,带我们了解那些为了生活坚韧无谓的边缘边远牧民..他们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生灵!

其实有很多感慨却不知如何书写,再说一句:谢谢作者。

网友2

作者记录了跟随哈萨克族体验冬天的游牧生活,酷寒的天气、厚重的衣服、简陋的环境、单调的放牧等等这些对于我来说是无法感同身受的,甚至是带有些许苦难色彩的,作者有时也会流露出“非我族类”与无法被理解的孤独与寂寞,她并不掩饰居麻一家生活的矛盾与艰辛,但神奇的一点就是我在读的过程中反而觉得很有趣很灵动,因为我感觉作者是放低姿态去贴合着大自然与生命之间互动的规律,即使条件再怎么恶劣,生命永远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单薄脆弱,而是主动地寻求大地的庇护,顽强又结实。之前看到一条评论,简直说出了我的心声:“她(李娟)像兀自蓬勃的野草一样贴服着深远的大地,把琐碎枯寒的生活,聚合成闪闪发光的不朽钻石。”


网友3

非常非常喜欢作者笔下的天空、黄昏还有月亮,天空与大地是严丝合缝地嵌合着,雪后的晴空清亮透明,漫长的黄昏里光线的明灭与颜色的变幻等等,都让我感到平和静穆又不失俏皮可爱。但同样我们照例欣赏到作者笔法的清新,但不能忘却背后作者抱有对生活无论是甘甜还是苦涩的热情的态度吧。


生命的本质是痛楚与虚无,我们无法改变宿命的轨迹,就像是面对苍茫的大自然无以为力,最后只剩下长久的沉默。

网友4

记得小时候,语文老师夸奖的最多的总是女同学的作文,苦思冥想挤牙膏也比不上人家随意几笔,仿佛女性天生自带作家的属性,读李娟的散文就是这种感觉。

李娟的大名是早有耳闻的,但看完《冬牧场》后,才觉得这真是当代文学的幸运,出了这么一个灵性的作家。

艺术讲究坚持,更讲究天赋,有的作家毕生耕耘,作品无数,但可能最好的作品还及不上有的作家最差的作品,这很残酷,但也很正常,毕竟就艺术创作来说,不是努力就能解决所以问题的。

李娟是天赋型作家的代表,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写作的,藏也藏不住,丢也丢不掉,一定会喷薄而出,在这世界留下印记,这才叫天才。

因而李娟的文字是教不出来,也绝难训练出来的,浑然天成,自然而然,淳朴真挚,接地气而不庸俗,幽默诙谐而不低级恶俗,她是旁观者而又不是旁观者,她是记录者又是反思者,她仿佛游牧文化中的一颗沙砾,在岁月的淘洗中频频回首,讲不出再见但又必须说再见。

春夏秋冬的牧场,成群结队的牛羊,韩海的沙尘冰雪,科技与自然,现代与传统,无尽的矛盾与融合,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牧羊人的歌声,在旷野中回荡婉转,而后逐渐消逝,四周重回寂静,天地依旧苍茫,只剩牲畜和人在轮回中肆意生长,默默忍受并享受着迁徙辗转,而他们脚下的每一步都踏着音符,或沉重,或轻盈,在四季变化中奏响着生命的乐章。

网友5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作者用亲身经历来告诉我们牧人在冬窝子里怎样生活的。面对着零下三十四度的严寒是怎样度过的,还有怎样照顾那些牲畜抵抗寒冷的……种种艰难也只有自身经历才有发言权:首先作者要突破寄人篱下语言不通的障碍,其次就是生活的不便如洗衣做饭,洗手取雪,饮食的迁就,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解决生理问题……在作者的描述中看似平淡,却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一个汉族姑娘全身心投入到哈萨克牧民的生活,以细腻、愉悦、甚至是欢快的方式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对抗枯燥繁重的体力劳动!读了作者两本书,很少看到她抱怨生活的艰辛,条件的恶劣,总是以幽默的方式化解种种尴尬和难堪。这也许就是以苦为乐、内心强大的体现。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和加玛一起去串门时选择衣服的那段,虽是文人不拘世俗眼光,可是她也是个女人,也有爱美的权利。在别人的注视下不慌不乱的干着自己的事,内心虽有波澜却表现出大将风范。

牧人,总给我一种在草原上策马奔腾,性格豪放不拘小节,为人豪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蓝天下白云与绿草之间皆是牛羊成群,青山绿水环绕,毡房四起,牧人骑在马背上挥舞着鞭子在草原上狂奔……但是牧人也有不为人所知的一面:他们坚韧,传统,努力,勤奋,节俭,继承遵守着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很佩服居麻的幽默和生活智慧……

网友6

《冬牧场》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李娟在2010年到2011年的冬天跟随一个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进入新疆阿勒泰地区南部的沙漠中为期三个月的游牧生活,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这种生活中去,记录了真实牧民的生活艰辛,同时用真实温暖的话语传达出作者对这片土地、牧民、以及即将消失的游牧生活的感慨。

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是:生命远比所看到的,所了解的更结实,更顽强。人们往往会低估生命的坚韧程度,以为在小小的挫折下就会脆弱不堪。然而在这极端的天气中,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在付出生的努力去活着。他们为着努力生存而迸发出的生命力,像是绽放在无尽雪原上的白莲花。

网友7

作者温柔细腻地描绘了哈萨克牧民传统的冬季生活。广漠天地,严酷环境,生灵寂寥。读者似乎感觉零下数十度的冰雪穿越书面,却被作家笔触流淌的热情融化。她讴歌着生命本质的顽强。无论人或动物,在与苦难艰辛的奋争中获得宝贵的欢乐,亲情,生趣和美好。

李娟老师要跟着迁徙的羊,牛,骆驼,马进入乌伦河南面广阔的忘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入户牧民家的冬季生活。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她身在此处却离此处的世界却那么遥远,毎个人都有各自的世界,都有熟知的领域,有时她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并尊重自己享受孤独,孤独其实一直奉陪着我们每一个人。

要想融入古老的游牧民的传统生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她在牧区背雪,赶小牛,绣花毡,缝破衣服,解说电视内容,空闲时不忘活动身体增强体质等等。她勤劳朴实,和蔼爽朗可亲,温馨幽默而不失本分,坚强而不畏艰苦,在生活中怡然自得。

网友8

李娟老师将牧民平常的事,简单的生活状况,书写记录悉心描述的活灵活现,可见她笔尖下的灵动,使作品熠熠生辉!

网友9

读陈娟的书,有一种治愈的力量。她将那种心底最深的苦难,用平静的语气娓娓地到来,苦难好像从骨子里一点一点的渗透出来,让人感受不到苦难,但却触碰到心里某一个柔软的东西,为之一颤,眼眶湿润。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语句朴实,没有华丽的词句,更贴近生活。


网友10


一直觉得“刹那的平凡便是幸福”,可惜自己心态达不到。之所以加上“刹那”,是因为在如今这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社会,不进则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岁月静好。

偶然读到APP免费送的这本散文随笔,如今在充斥着焦虑和丧的互联网环境下,是如此另类。一边读一边好奇,作者是怎么样一个人,才能在如此颠沛流离的成长经历下,还能写出这么质朴,温暖,坚强,又充满生机的文字。既没有故作苦痛的无病呻吟,也没有刻意自嘲、搞笑段子似得哗众取宠。和前两天刚读完陆庆屹的《四个春天》相比,李娟的文字更加朴实洗练,整本书里,找不出来一段惊艳的语句,思想到了,简单的平铺直叙,把普通生活中一个个平凡的瞬间,用温暖和美好的文字,向读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都透着刹那的平凡便是幸福。

可能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大约也因为从小生活动荡,才更贪恋宁静与一成不变;因为历经暴力,才更愿意描述平安与温柔;因为悲伤,才敏感于喜悦…”


网友11

那个角落有最蓝的天,最美的云,最洁白的雪,最质朴的边疆牧人

这是一本写作者自己故事的书,以家人生活为中心展开,描绘了她与能干朴实的母亲,吃苦耐劳的叔叔(继父),可爱机灵的妹妹,高龄善良的外婆一起生活的日常。在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他们生活过的地方,以经营杂货铺和裁缝店为生,生活清苦却有几分满足和快乐。

喜欢李娟笔下纯净的文字和她描述的景色,特别是天空草原,好像她的世界总是那样蔚蓝澄明。原本苍凉,凄苦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却焕发着别样的温暖、丰盈与喜悦,一切经历、感受,都是那么的真实,写出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特别是与到裁缝店里做了一件马甲的女孩(哈甫娜)做朋友的故事。

想起那句,我们来到这珍贵的人间,就是为了看海看花看山谷,享受生命的这一场。虽然生活的城市没有海边,也没有山谷,但生活自己的,人生的经历,需要自己去书写感受,过得怎么样,要看你怎么做怎么想。希望自己可以保持丰盈的内心,从容的姿态去生活,一切应该也会美好的!


《阿勒泰的角落》是李娟创作的散文集,曾荣获2013年第四届天山文艺奖、2014年花地文学榜年度散文金奖。

这本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山区开着一个半流动杂货铺和裁缝店时的生活故事。依据李娟先后到过的不同地域,分为喀吾图、巴拉尔茨、沙依横布拉克、在桥头、红土地五个章节。以自然的笔调记录日常点滴趣事,向读者展示了北疆阿勒泰地区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

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李娟与生活的坦然相处。她不发表关于生活的意见,她感受生活。因此,读者看到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对生活的坦然与欣喜。

李娟的口语化书写,十分接地气,使得读者很容易进入当时的情景。李娟式的幽默,也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虽然故事的主题或许并不滑稽,但李娟却总能在严肃的地方找到轻松的成分,让读者不会被忧郁的气氛笼罩。她敏锐的捕捉,纯真的笔调,使得笔下的风景令读者身临其境,人物也因对话、内心描摹的生动而活灵活现。坚强乐观的妈妈,可爱任性的外婆,淳朴木讷的妹妹,无所不能的叔叔…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娟的文字重新唤起我们几乎要遗忘的“天真”、“纯净”之美,也让阿勒泰从一个地理和精神上双重的偏远角落,变成大家所熟识的文学地标。与其说她是用细腻的情感和质朴的笔致描述了个人的生活,毋宁说,她是透过私人的感触呈现了新疆的历史脉动,在那自然素净的文字背后,是新疆广裹土地上世世代代不息的精魂。在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寂寥,时间很绵长,而人变得很小很小。

——花地文学榜颁奖词评

发布人:4ac1****    IP:125.64.3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