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我国针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加大纾困支持力度,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受益。今后将继续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在贵州省安顺市和遵义市,就分别有一家困境企业在当地法院的帮助下走出了泥潭,实现了涅槃重生。
被追债的非遗传承人
52岁的罗健方是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的省级苗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出生在一个传统苗族村落,七八岁时就跟随母亲和年长的女性学习刺绣、剪纸、染织等技艺。
苗族哪位姑娘绣出的花样最好,这位姑娘就被称作“蒙固祯”。自小从长辈那里习得的手艺,让罗健方成了当地最出名的蒙固祯,而她还把手艺做成了事业。2007年,罗健方创办了蒙固祯民族服装厂,并在2012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的服装厂也成为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企业。
然而,罗健方在2013年的一个决定,让她的事业跌入低谷。当时她和丈夫杨文标为了扩大企业规模,决定盖楼房,但房子盖到一半时就因为资金不足停工了。为了筹集资金,罗健方只好去找民间借贷,因此欠下了大笔债务。从2017年开始,夫妻俩几乎一直在被追债和上法庭当被告。
截至2022年,罗健方夫妇的总负债额已达到2800余万元,债权人50余户,其中,法院判决和调解确权的就有33户,但是由于罗健方夫妇没有履行能力,案件也就都没有执行下去。
罗健方夫妇二人因此上了法院的“黑名单”,成了失信被执行人,服装厂也被迫停产。罗健方只好到当地的一所技校担任绣花老师,靠每月3000元的收入维持生计。
个人债务庭前协商机制
就在罗健方夫妇为巨额债务一筹莫展时,贵州省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项司法服务给他们带来了转机。针对罗健方夫妇的债务,法官组织债权人进行了庭前协商,罗健方夫妇也希望通过这个机制厘清债务,最好能恢复企业生产。
经法院初步评估,罗健方名下有一套已经抵押给金融机构的7层房屋,拍卖后除偿还金融机构的欠款外,还能剩下约600万元,可以对其他债权人进行比例清偿。此外,罗健方的服装厂此前经营状况良好,如果能够恢复经营,债权人的债权就更有可能得到保障。
然而问题是,罗健方作为失信被执行人已经无法经营企业,而且因为债务问题,她可能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都保不住。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将罗健方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释放出来,按照法律规定,这需要取得债权人的同意和谅解。于是,法官努力向每一位债权人解释,让他们明白只有把罗健方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释放出来,让企业恢复创收,才最利于其债权的实现。
经过法官们的努力,罗健方与债权人之间的执行调解协商活动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元宵节,她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参与了当地文旅部门组织的活动。目前,蒙固祯民族服装厂的生产已经在逐步恢复中,罗健方感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债台高筑的龙头企业
贵州省遵义市虾子镇被称作“世界辣椒特色小镇”,它拥有400年的辣椒种植历史,相关辣椒酱产业也很发达,黔辣苑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这个小镇上发展起来的。该公司自2011年创办后就飞速壮大,最大年产能达到4000万元,一度成为遵义市和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然而黔辣苑公司创始人李义波“开启扩张之路”的决定,让公司在2021年走到了破产重整的境地。当时李义波通过自筹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修建了近3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宿舍、厂房,单就厂房来看,扩张规模就达到了之前的30倍。
看似光鲜的扩张之路,却突然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债台高筑。截至2021年8月,公司负债已高达约9000万元,出现大量合同违约,已经无法正常运转。
2021年11月,重压之下的李义波向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企业破产重整申请,同时他也不得不遣散很多老员工。
84天完成企业重整
黔辣苑公司背后涉及到3000多户辣椒种植户、70多名辣椒产业工人,是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桥梁。对于黔辣苑公司提交的这份企业破产重整申请,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们感到沉甸甸的。
受理案件后,法院首先指定了临时管理人对黔辣苑公司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进行评估,识别其重整价值及可行性。
按照法律要求,企业重整计划需要债权人会议表决同意,但很多债权人觉得此举浪费时间,只想尽快拿到自己的钱。为了说服债权人同意企业破产重整,管理人一次次召开债权人会议,又单独找债权人解释、沟通,争取大家对企业重整价值和可行性方案的认可。
根据企业重整计划草案,黔辣苑公司要在现有基础上将生产规模提高4~5倍,年产值达2~3亿元,年度纳税约500万元。最终,这份重整计划草案取得了债权人的同意,而且贵州省的一家辣椒产业公司还愿意作为投资人给黔辣苑公司注资。
从受理案件到完成重整,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仅用了84天,待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担保债权、职工债权本息清偿率将达到100%,普通债权本金也100%清偿。法院高质高效的破产审理工作让这家企业迎来了新生。
据统计,2022年贵州全省各级法院共计帮助挽救企业103家,化解债务1292.17亿元,为1.35万人解决了就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功能,通过市场化、法治化途径挽救困境企业,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生动实践。
两会专访
记者冯硕:您怎么理解“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句话?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当我们提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时候,归根结底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用法治来划定权力的边界,使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得为,法定职权必须为”;使私权利“法无禁止即可为”。
记者冯硕:节目中我们看到,虽然只是一瓶小小的辣椒酱,但是它一头连接着乡村乡愁,一头连接着市场商海,法官也在为企业走出困境奔走着。那么全国的法院系统如何更好地发挥司法保障功能,助力企业走出困境呢?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我们相继出台了“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等一系列司法措施,打出了一套助企纾困解难的组合拳。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法律条款,积极协调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延期付款、分期付款等方式履行债务;对依法应当采取查封保全的财产,尽可能地采用“活封活扣”;对于一些资不抵债但又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充分发挥破产制度的功能作用,进行后期拯救,积极引导通过破产重整、和解等程序全面解决企业的流动性危机,公平有序地清偿相应债权,使企业再获新生。节目中提到的这个例子,就是这方面的生动实践。
记者冯硕:下一步,全国法院系统将如何进一步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从而来服务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一是在公平竞争、产权保护、弘扬契约精神、善意文明执行等方面持续发力;二是充分发挥金融审判的职能作用,依法有效抑制巧立名目、变相提高融资利息、职业放贷、高利转贷等违法行为;三是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和现代服务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创新发展。
来源: CCTV今日说法 微信公众号、央视网
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