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之道
专家:乡村振兴要重点培育新动能,需要四大类人才
2022-05-30 21:14  浏览:468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当前,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工程类人才,能够满足“种养加”产业、乡村建设需要;二是经营管理类人才;三是文化传承与建设人才;四是乡村治理人才。

5月28日,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2022乡村振兴荆楚论坛”线上会议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做了上述表示。

会议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则表示,过去农村发展的一些传统动能正在逐步式微,必须增添新动能,以推动未来的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旧动能切换需逐步积累、迭代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2021年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对于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

“过去所讲‘一放就灵’的办法,如今难以完全奏效。”陈晓华称,在家庭承包、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工进城等方面,从本质上讲是放松管制,依靠市场的力量,从农村内部来激活和推动发展。现在看来,就农村谈农村显然已经不够。在农业这个问题上,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依靠政府之手是难以奏效的。这需要引起深入思考。

再比如,过去扶持政策的功效也在逐步退化。当时搞农业补贴,百八十块钱就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按照政策引导农业发展,现在几十上百块钱和农民外出务工来比,有些效用已经减退了。如果不加大扶持力度,还是沿用过去的一些办法,其效能可能就要减弱。

吉林省吉林市桦皮厂镇周边村屯农民在收获玉米(2021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图

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陈晓华认为,这是一个逐步积累、迭代的过程。不能简单抛弃过去已有的经验和传统做法,现在的重点应该在培育新动能方面下功夫,使新的动能不断生成、壮大,从而逐步完成新旧动能转换。

他建议,用新目标引领新发展、用新消费拉动新发展、用新要素助力新发展、用新体制激活新发展。关于新目标,既要全面,又要有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来做支撑,不能仅是一个口号,而是一个行动纲领,要通过几年时间看到变化;此外,要有感召力。让老百姓能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切身感受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乡村建设要为民而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强调“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要求“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

2022年1月,围绕当前乡村建设的情况,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等单位在五个省份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考察。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当前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面临众多挑战和问题。

在会议上,长江学者、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称,一是乡村建设有许多短板需要补,且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是贫困乡村与富裕乡村差距过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别过大;三是乡村建设要如何为民而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对乡村建设的需求和实际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出入。这说明,乡村建设距离真正为民而建的初衷,还有很大的差距。”

黄季焜认为,乡村建设如果能够切实建立在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出的“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机制基础上,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否则可能是事倍功半。

在黄季焜看来,“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机制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是乡村建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要确保政府建设项目是广大农民所迫切需要的,要想办法让农民真正受益。此外,在区域协调发展上,也要切实关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县市的乡村建设,这些地方不仅有更多短板需要补,同时也更缺少补短板的资金。

产业发展中的误区与政策风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邓秀新称,乡村振兴根本上还是要发展产业。如果没有产业,乡村治理、乡风文明等无从谈起。此外,如果完全依靠政府兜底或转移支付,可能小范围可以实现乡村振兴,但放大至全国,将无钱推进。

邓秀新提到,当前,产业发展存在一些误区。比如,科技万能论,认为只要有科技,就什么都能解决。其实,科技能提高效率,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四两”毕竟顶不了“千斤”,也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至于产业发展中的政策风险,他提到三个方面。一是,前些年很多地方用耕地种一些比较挣钱的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蔬菜、中药材,但在防止非粮化、遏制非农化的当下,这成为一个比较难办的事情;二是,产品缺乏竞争力,在之前的脱贫攻坚过程中,有些地方形成了一些小产业,存在诸如质优量小、质不优量也小、特色不明、成本高等问题。三是,帮扶的靶向性差,与帮扶对象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邓秀新认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要培养本地化的人才,在交项目之时,也要同时“交人才”,这样项目才能可持续。

发布人:9acf****    IP:120.244.1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