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聪明要有大智慧
1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最光彩夺目的女子。她像一只金凤凰,光彩夺目,明艳照人。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贾母称她“凤辣子”,或“泼皮破落户”。
“凤辣子”好理解,指性格张扬泼辣。“泼皮破落户”,则是指空有世家的架子,却无世家的礼仪。
由贾母对凤姐的两大称呼不难看出,凤姐背靠娘家大山,虽出身豪门,却无豪门大家闺秀的温婉,走的是“风风火火闯九洲”的路线。
1
做事果敢,少敬畏
凤姐作为贾府年轻有为的少奶奶,精明干练,她的管理才能大家有目共睹,不然,她也坐不上荣国府大管家的位置,甚至被“借”到宁国府管事。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上下乱作一团,偏偏尤氏告病躺在床上,不能料理家事,无奈的贾珍只好委托凤姐全权帮忙。
宁国府的人听说凤姐要来管事,大奴才马上收起懈怠,“敲打”小奴才:大家务必小心行事,那是个不好招惹的主儿!
凤姐雷厉风行地走马上任了,她迅速对宁国府当下的问题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头一件,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诿;第三件,费用过量,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黔束,无脸者不能上进。
针对上述的五个问题,凤姐新官上任烧起了她的三把火。当即要了宁国府下人的花名册,分人划班,责任到人。轻活重活、苦活累活合理安排,各司其职,各追其究,杜绝“累的累死,闲的闲死”,把往日的无头苍蝇一团糟变得井然有序。先前的慌乱、推诿、偷闲、窃取等弊端全部消失,管理效果立竿见影。
懒散惯了的宁国府下人,总有人不信凤姐这个“邪”,第一天点名就迟到,挑战凤姐的权威。凤姐说:“头一次宽了,下次别人就难管了,不如现开发的好。”当即沉下脸来,喝令道:“带出去,打二十板子!”
杀鸡儆猴,首先来个下马威,看还有谁敢去挑衅!
紫金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这是曹公对凤姐杀伐决断能力的褒奖。
凤姐在具备杀伐决断能力的同时,也逞威弄权,心狠毒辣。
贾瑞调戏她,她像猫玩老鼠般,硬是把那只“老鼠”给玩死了;鲍二家的与贾琏偷腥,被凤姐抓个正着闹得人尽皆知,颜面尽失的鲍二媳妇羞愧难当,上吊自尽;尤二姐的死,是凤姐亲手策划;金哥与守备公子的死,更是凤姐弄权的“杰作”。
秦可卿出殡,凤姐、宝玉一行去水月庵借宿,寺里的静虚老尼身在佛门却心系红尘,喜欢结交权贵,也好管凡尘俗事:张大财主的漂亮女儿张金哥,自小与守备公子定亲。漂亮的金哥去烧香,却被李衙内看上,并且非金哥不娶。张财主是个攀附权贵的人,想退掉女儿的亲事另择高婿却遭到守备家的拒绝,两家闹得不可开交。张财主委托静虚老尼求贾府斡旋此事,借贾府之力平息这场纠纷。
玩权可是凤姐的强项。最后,凤姐以三千银子的代价帮张财主摆平了这件事。
古人说,“宁拆一座桥,不毁一桩婚”,凤姐不信这个邪,也不怕什么因果报应。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有情有义的张金哥并不赞成父母的退亲之事,和守备公子双双自杀,张李两家落个人财两空。
张金哥与守备公子的死,于凤姐来说,就像死了两只蚂蚁。但凤姐却轻松地得到了三千两银子。
就这样,凤姐的胃口越来越大,敛财的胆子也越来越大,最后利用手中的职权,挪用公款放高利贷,谋取不义之财,从而加剧了贾家的败落。
2
八面玲珑,结怨多
前几日,我在读到尤二姐被凤姐的花言巧语骗进贾府时,我说凤姐的嘴是骗人的鬼。凤姐的嘴除了会骗,更是一张“巧”嘴。
在林妹妹刚进贾府时,凤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真是个嫡亲的孙女。”
“通身的气派”,表明黛玉不是普通人家的姑娘,此话是抬举林姑娘的;然后,她拍了贾母的马屁;最后,又恭维了迎春探春和惜春她们真嫡亲孙女的尊贵。短短一句话,安抚众人心!
凤姐不止嘴巧,“心眼子”也特多。
巧姐生病后,为防传染,凤姐让贾琏外出小住十几天。回来后,平儿收拾贾琏的行李,换句话说,是平儿帮着凤姐去“检查”贾琏是否有出轨的证据。
凤姐问平儿:“可少了什么不少?可多了什么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看贾琏有不有把东西送人做信物的?有不有多出的人家送给贾琏的信物?
这可把贾琏吓得脸都黄了,做贼心虚呀,他藏了一绺多姑娘送的头发呢!
幸好的是,那绺头发被平儿给悄悄地藏了下来,没敢让凤姐知道,从而避免了一场酸风醋雨。
凤姐很“精”,很懂得看人下菜。
对贾母这个至尊的老太太,凤姐是百般地讨好。贾母喜欢林黛玉,凤姐一见面就夸: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贾母喜欢刘姥姥讲的山野趣事,凤姐干脆就把刘姥姥留下来多住几日;贾母疼宝玉,凤姐就拿宝玉当亲弟弟一般……
凤姐处事,是看上不看下。她对贾母有多周到、孝顺,就对下人有多狠毒、霸道。
凤姐生日那天,贾琏与鲍二家的偷腥,派了小丫头望风,被凤姐发现后,喝令:
“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里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再不给我说实话,就用烧红的烙铁烙嘴,用刀子割肉!”随手扬起几巴掌,将丫鬟的脸打得两腮紫胀起来,用簪子往丫鬟嘴上乱戳。
上次看到这样的打人场面,是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晴雯也是这样凶狠地打坠儿的,凤姐作为主子,更是“理所当然”地收拾这些“放肆”的小丫鬟。对这些因为贫穷卖到府中的小姑娘,王熙凤没有一点儿怜悯之心。她怎么不想想,自己也养了心爱的女儿呢,若被别人这样打骂,她的心里怎么想呢?身居高位的她以为自己永远地高高在上,哪知换位思考的道理!
凤姐大管家的权势,把她推上了高高的位置。借着那张巧嘴,凭着过人的才能,靠着殷实的娘家大后方,她的自信心更加膨胀,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她不信什么阴司报应,是个张狂的阎王婆。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这是兴儿对凤姐的概括,兴儿是贾琏的小厮。可见,凤姐在小厮的心中,就是牙尖嘴利、哄上压下、两面三刀的厉害角色。
高高在上的凤姐自信心爆棚,她的眼中没有王法,在她眼里,她就是别人的王法,人们对她是敢怒不敢言!不难想象,倘若有一天凤姐失了势,她会迎来怎样一个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3
水满则溢,聪明累
一日,凤姐去清虚观看戏,一个小道士慌不择路地撞到了凤姐。凤姐嘴里骂着,抬手就给小道士一巴掌!这可把贾母心疼得:“小门小户的孩子,可怜见的!”随后让珍哥给小道士钱,让他买果子吃。
一个骄横跋扈,一个慈眉善目,前者有不可一世的骄纵,后者是心怀怜悯的善良。凤姐与贾母的德行素养真的没有可比性,也难怪说贾母才是真正的贵族!
凤姐没读多少书,她只知道争强好胜,不懂得韬光养晦。
在贾琏偷娶尤二姐之后,余怒未消的凤姐怂恿尤二姐的前未婚夫状告贾琏,在国孝家孝期间,背旨瞒亲再娶。这个督察院的御史本就和王子腾交好,凤姐又给他打点了三百两银子,只让他虚张声势一番。
随后,凤姐赶到宁国府撒泼,又哭又闹,又打又骂,把尤氏与贾蓉像捏面团。凤姐尽情地撒够了泼出够了气,这还不算,想到送给督察史的那三百两银子,得找个垫背的!
“妹妹方才说这事花了五百两银子,待会儿,我们娘俩打点五百两银子给妹妹!”被凤姐泼得不行的尤氏赶紧地赔着好,想赶紧拿银子平息凤姐的怒火。
凤姐从不做亏本的买卖!她打点督察史花的是三百两银子,到尤氏这里就变成了五百两,凤姐从中又顺赚了两百两。
泼也撒够了,银子也到手了,凤姐才对着尤氏说了几句低声话,说自己年轻不懂事,让尤大嫂体晾。
狠狠地甩人家一巴掌,又给人家一颗糖,这才是真正的凤姐!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一曲《聪明累》,唱尽了凤姐一世的盘算与精明。
秦可卿死后,曾托梦给凤姐: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
秦可卿对贾府的警示,早就道出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的道理。只可惜凤姐没听进去,最后落得死无葬身之地。
本文中,春风老师对凤姐的总结极为到位:凤姐的聪明仅仅停留在精明上,争强斗胜,眼光短浅,导致丈夫离心,婆婆嫌弃,一身病痛,声名狼藉。最后,疼爱她的贾母走到尽头,唯一的女儿无人照顾,身陷牢狱的她,结局甚为凄惨。
凤姐活到二十五岁就死了。一张破席裹尸,于冰天雪地中拖至乱葬岗。
曾经的无限风光,曾经的杀伐决断,曾经震慑人心的气势,随那张破席的拖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永远地消失在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