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护理工作中的“三贴近”,即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是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一贯要求。其中,贴近患者排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贴近患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回应好患者需求。
贴近患者,须抓准动态需求。面对日益多元的护理服务需求,护理工作有了更多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这要求护理工作早发现、早干预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延缓老年人失能、失智趋势。为让老年人在疾病终末期仍能拥有相对舒适且有尊严的生命体验,安宁疗护需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提示,护理工作要始终坚持需求导向、与时俱进,加快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
贴近患者,须创新服务模式。新技术、新理念、新需求的相互碰撞,能够激发护理服务模式创新。在护理专业人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倍增服务,比如“互联网﹢护理”、医联体建设等。当然,新技术的运用是把双刃剑,要守住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底线,避免出现追求形式而忽视实际效果的倾向。
贴近患者,须锤炼看家本领。落实好“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关键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目前,个别机构一味追求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提高,却忽视了对护理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临床护理质控和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
贴近患者,须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保障护士人力配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提高护士合法待遇……只有创造有利于护理人员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才能让护士心无旁骛地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患者服务上,真正做到将护士还给患者。
文:姚常房
编辑: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