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康报社联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恩施州中心医院)在湖北恩施举办2022城市医院恩施峰会暨恩施州中心医院建院120周年学术巡礼。本次活动主题为“引领新趋势 共谋新发展 城市医院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在“技术提升 优势学科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石”分论坛上,与会代表紧扣主题,分享了各自在肿瘤、眼科、麻醉和护理等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心得体会。
2022城市医院恩施峰会
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 王在平
“聚焦学科 推进医院优质高效发展”环节由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王在平主持。他表示,当前,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地位不会改变。因此,医院管理者需要找到适合医院和专科发展的最佳道路,打造医院特色学科,兼顾传统优势学科,促进弱势学科“更上一层楼”,这是医院管理者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辽宁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朴浩哲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肿瘤医学分为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肿瘤介入治疗、肿瘤内分泌治疗、肿瘤生物治疗等多个分支学科。对肿瘤患者来说,MDT(多学科诊疗)有利于提高疑难复杂疾病的合理化、规范化诊疗水平,最大限度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的专业性和服务理念都能通过MDT集中体现。辽宁省肿瘤医院通过建立MDT相关制度,完善管理办法,设立MDT门诊,成立MDT团队,搭建MDT远程会诊平台,制订MDT收费、奖励和考核标准等,逐渐提升规范化诊疗水平。近年来,辽宁省肿瘤医院MDT诊疗量逐年增加,2021全年达到近4000例。
同时,医院将信息化作为医院建设的优先领域。医院建设了医疗、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提升了学科建设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绝不只是投入设备和技术,而是通过信息化将诊疗理念、核心制度等固化下来。因此,医院管理者和信息化系统使用者都要参与其中。面向未来,医院要更加重视临床科研、临床试验的价值,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定、评价疾病的治疗,为现有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医工交叉是医学与工学的创新性交融,采用医工结合、医工交叉的方式去解决临床面临的重大问题,既是重要的创新途径,又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李保军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以肿瘤为专科特色的医院。学科建设最重要的是人才。近年来,医院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大肿瘤人才储备力度,每年选派30名青年技术骨干赴美国匹斯堡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国内外知名肿瘤医院进修深造。同时,在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精准放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医院与国内先进的肿瘤中心和实验室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此外,医院还创新诊疗模式,开展MDT诊疗,为患者制订个性化诊疗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医疗机构要在充分读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赋予优势学科以新内涵、新技术、新要求,促进学科建设更加优质高效。
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李拓
“守护光明 赋能眼科高质量发展”环节由恩施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拓主持。他表示,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硬实力,也是名医、名科、名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眼科医院院长 谢立信
要推动眼科学发展,首先要重视基础研究。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如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此外还有国家重点学科和分布在各省的重点实验室。除了这些平台,眼科还要有创新理论和核心技术,重点是要有关键性的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眼科要善于发现临床中存在的科学问题,用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临床不断发展。
推动眼科学发展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撑。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要求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一批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人才需要平台来展示,平台又需要以人才为核心的多因素科学构建。当前,我国大力提供技术和保障,为人才成长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 王宁利
目前,全球有13亿人发生视觉残障。在这些人中,有90%的视觉残障是可预防、可治疗的。全球有11亿人因得不到基本的眼健康服务而致盲。如果不加干预,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亿。视觉残障影响全身健康,使抑郁症等各种精神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33%。
“视觉2030行动”的主要目标有三个:消除不必要的或可预防的视觉损伤;实现全面、可及、可负担的眼保健和康复服务;提高社会整体对眼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眼健康服务需求,降低视觉损伤污名化影响。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坚持三大要素:将视力损伤作为基本经济、社会和发展问题,多方协调、高质量发展;将眼健康纳入整体医疗体系,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消除壁垒,赋能基层,使基层能够承担基本的眼科服务,实现分级诊疗。
天津市眼科医院院长 王雁
做医生要坚持医德为本、修身为上。医生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人文情怀,同时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医院则要坚持以患者为本、修业为上。作为一家眼科医院,“业”既是指眼科专业,又代表了光明事业。用文化和技术守护光明,赋能眼科高质量发展是医院的责任。
有人说,当前是眼科医生的“黄金年”,因各年龄段的眼科问题高发,医生工作繁忙。换而言之,眼科医生承担了更多责任,不仅要负责治病,还要承担起眼科疾病预防的责任。为此,应呼吁全社会关注眼健康,降低眼科疾病发病率。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主任 李朝辉
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有关防盲治盲和眼健康的规划、政策,持续完善眼健康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项目,并在县域普遍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使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较“十二五”末翻了一番,眼科医师数量也增加至4.7万名。
目前,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人民群众对眼健康有了更高需求。我国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要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服务体系、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医疗质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眼科医疗服务和发展水平。同时,眼科还要着眼重点人群和重点眼病,提升近视防控和矫治、白内障复明水平,强化眼底病、青光眼等眼病的早诊早治能力,提高角膜盲救治能力和其他眼病的防治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眼科主任 张明昌
角膜病是世界三大致盲病之一,我国大约有500万名角膜盲患者。角膜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达90%以上,但据统计,我国每年开展的角膜移植手术仅有4000~5000例,供体缺口高达90%,仍有数百万名患者在“等米下锅”。
目前,眼科领域在异种角膜移植研究、组织工程角膜研究,以及异种角膜作为组织工程化角膜载体的研究上均取得一些新进展。其中,我国在全世界率先开展生物人工角膜移植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首次建立非转染、无致瘤性人角膜内皮组织细胞系,成功解决了足量人角膜内皮种子细胞的问题。我国还成功将人角膜内皮细胞重编程诱导为更加年轻的人角膜内皮祖细胞,从而提高其体外增殖能力。基于以上基础和前期研究成果,医院拟利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作为支架材料,通过P120基因敲减技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角膜内皮祖细胞重编程,以构建含角膜内皮的可移植组织工程角膜植片。目前,在动物实验中,该组织工程内皮植片获得成功。
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 陈洪波
麻醉科和眼科高质量发展讨论环节由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陈洪波主持。
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教授 黄宇光
北京协和医院的麻醉学科是首批国家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国家麻醉专业质控中心主任单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委单位和全国麻醉住培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十四五”时期,医院还计划创建麻醉医学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和医科院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创新要着眼于解决临床问题,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着眼于培养年轻人对学科研究的兴趣。为此,医院通过吴阶平医学基金、贝恩麻醉科研究项目等,助力他们获得保障研究的“第一桶金”。在完善质控体系,保障麻醉医疗平台安全、高效、规范、顺畅运行的基础上,医院发挥优势基础,聚焦刚需问题、“卡脖子”问题、补短板问题和前沿问题列出十大研究体系,作为团队主攻方向进行拓展。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医院还注意避免虹吸现象,帮助带动基层医疗发展,这是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冯艺
有人认为,麻醉医生就是一个“让人睡觉”的职业。实际上,麻醉医生要参与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呵护和关怀,分娩镇痛、手术麻醉、癌痛治疗……都离不开麻醉医生。
在近20年的时间里,麻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超声引导下的周围神经阻滞技术使得麻醉的目标性更强,只对手术创伤部分进行神经阻滞,降低了患者恶心、呕吐、寒战、低体温等并发症,使患者清醒质量高、速度快,提高了床位周转率;急性心梗、心包填塞、肺栓塞等患者病情变化快,手术室内的心肺超声麻醉医生因其出色的心肺麻醉技能支撑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为抢救争取了时间;困难气道处理技术是保障气管插管成功的核心救命技术;介入治疗的镇痛技术在缓解患者痛苦的同时,还能整体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效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提升其定期检查、复查的依从性,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经济负担;生命末期,镇痛治疗能够显著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帮助其平静安详地离世。疼痛是摧毁人类灵魂的恶魔,对医生来讲,没有什么事情比去除疼痛更重要。
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郭娜
大家都知道,在医学界,“三基三严”是源自于北京协和医院。医院在护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中都秉承了“三基三严”,待患者如亲人,待同事如家人。
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严密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护理部有专职负责临床质量的副主任,有专门的质控组,有保障护理各项操作统一规范的操作小组,还有特殊形势下保障运行的应急小组。各大科在总护士长的领导下也设有自己的质量管理小组。各单元的护士长是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此外,医院还安排骨干护士负责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医院对各类操作规范、基础和专科护理常规、护理工作手册等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实时更新,并在全院推动统一标准和“6S”管理模式(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推动落实。目前,医院已经制订出11大类、200余项护理制度。在通过全院宣讲、网络发布、三级培训、日常查验等大面积扁平化宣传基础上,医院的每一个科室还要逐级培训,确保每一名护士都能切实掌握。
在临床工作中,安全和质量是立身之本,患者安全是永远追求的目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永远在路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护理部主任 范玲
据统计,到2021年年底,全国的护士总数已超500万。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从护理体系、服务、管理、技术、人才等多维度来统筹推进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理管理是实现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医院要通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设置、护理绩效考核等方面来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护理服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应围绕患者的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稳定期照护、终末期关怀以及延伸护理等重要领域,在服务模式上进行研究以提高服务质量; 护理保障是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围绕护理的价格支付、投入保障政策的研发设计等为实现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文:高艳坤 吴倩
编辑:刘立夏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