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劝退无数人的弹舌音到底该怎么发? | No.447
2025-02-16 14:03  浏览:1164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想必初学俄语的人都被它劝退过

那就是弹舌音

弹舌音到底怎么发

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问答导航 Q1 过年了,想提问有什么食物能后天提高自身的乙醛脱氢酶量? Q2 请问一些语言(俄语、蒙古语、西班牙语…)中弹舌发音的原理是什么?(一直想学但永远学不会)? Q3 为什么眼睛在很热的地方看到像气一样的东西上升呢? Q4 为什么纳米气凝胶能抵挡1000℃火焰?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Q5 一个弹簧测力计横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受力20N一边受力30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多少? Q6 为啥能发荧光的物品能“吸光”,放在有亮光的地方过一会儿,再关灯会发现它变得更亮了? Q7 为什么炒菜的时候“热锅凉油”不容易粘锅? Q8 为什么开启蓝牙能提高室内定位的精度? Q9 为什么很多门锁能锁两次?像这样的锁舌有两级长度是出于什么目的和结构考虑的呢?

Q1过年了,想提问有什么食物能后天提高自身的乙醛脱氢酶量?

by 怎么喝都不醉

答: 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一堂,难免会小酌几杯。这时,很多人会感慨,要是能“千杯不醉”就好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千杯不倒”的人,因为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体内的乙醇脱氢酶或乙醛脱氢酶活性不足,或者饮酒速度超过其代谢速度,酒精和乙醛就会在体内积累,让人产生醉酒的感觉。 有些人喝酒不容易醉,而有些人几杯就倒下,这是因为他们的基因不同,导致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和数量存在差异。通过食物补充乙醛脱氢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有些食物可以辅助酒精代谢,减轻饮酒后的不适感。 饮酒前可以吃一些富含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牛奶、面包、馒头等。这些食物需要较长时间消化,会减缓胃的排空速度,从而延缓酒精进入小肠。同时,高蛋白食物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酒精对胃壁的刺激。切记不要空腹喝酒,因为空腹时酒精会更快被吸收,导致血液中酒精浓度迅速升高,更容易醉酒。 饮酒后可以食用蜂蜜水、番茄汁、西瓜、橙子、酸奶等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加快酒精分解,缓解不适。其中,蜂蜜水中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分解为乙醛,进一步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西瓜富含水分和电解质,可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促进排尿,加速酒精排出;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酒精排泄,同时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此外,香蕉、牛奶或燕麦等食物可以保护肝脏和胃黏膜,降低酒精在血液中的比例,帮助缓解饮酒后的不适感,促进酒精代谢。 虽然解酒的小妙招很多,但为了身体健康,还是要适量饮酒,避免过量。 参考文献: . by Sid Q.E.D.
Q2请问一些语言(俄语、蒙古语、西班牙语…)中弹舌发音的原理是什么?(一直想学但永远学不会)?

by Zthree

答: 弹舌音也就是颤音,问题中提到的属于舌尖颤音(另外一种是小舌颤音,见于德语、法语等)。颤音是由空气动力学条件驱动的一个发音器官相对于另一个发音器官的振动。因此颤音要求声道中存在一个柔软的可振动的物体,并且将其放置在足够靠近某个表面的位置,这样当适当强度的气流通过由这个柔软的物体和附近的表面形成的狭缝时,就会发生气流通道的重复关闭和打开模式,也就是颤音。从本质上讲,这与发声时声带的振动非常相似,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控制每个单个振动的肌肉动作,但必须创建足够窄的狭缝,并且必须产生足够的气流通过这个缝。一个放松的舌尖就是一个柔软的物体,当它放在上齿龈附近时,就形成了一个狭缝,这就是你在发出颤音时需要做的准备。 综上并结合笔者练习的经验,舌尖放松和气流适当强是发出舌尖颤音的关键,低头或仰头时会更容易发音。母语中有这个音的人学习起来也并非易事,因此我们要想掌握它需要有长久的摸索和练习。 参考文献: Ladefoged, P., & Maddieson, I.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by 利有攸往 Q.E.D.
Q3为什么眼睛在很热的地方看到像气一样的东西上升呢?

by 匿名

答: 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热浪波动,甚至是画面扭曲,这其实都是温度梯度在作祟。高温天气下,地面受太阳照射温度迅速上升,靠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看起来就会像是有热浪波动。 其次,空气的密度变化会影响光的传播速度,造成光的折射。密度低的地方,空气对光的折射率小,因此光线通过温度梯度较大的空气层时,会产生多次折射。这些折射导致我们看到的物体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形成空气热浪的视觉效果。 by 蓝多多 Q.E.D.
Q4为什么纳米气凝胶能抵挡1000℃火焰?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by 坦斯因爱

答: 气凝胶是一种由胶体粒子或聚合物分子构成的多孔材料,是目前已知密度最小的固体物质。纳米气凝胶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比如常见的二氧化硅(SiO2)气凝胶、碳基气凝胶、氧化铝气凝胶、纤维素气凝胶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领域。 SiO 2气凝胶骨架 SiO2气凝胶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制备技术非常成熟的气凝胶。SiO2气凝胶骨架是由胶体颗粒相互团聚形成的三维多孔网络,具有连续无规则特点。颗粒与颗粒之间由Si-O-Si键紧密结合。这种多孔结构让SiO2气凝胶拥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由于部分孔径比空气分子平均自由程还小,它能有效抑制气体对流,加上其固体含量极低,热量很难通过固体传递,因此气凝胶热导率非常低,隔热效果极佳。此外,SiO2等材料本身就有很高的熔点,即使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这使得气凝胶在航空航天、工业隔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许晴,王昕悦,蔡伟杰,等.耐高温隔热氧化物气凝胶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24,36(10):1520-1540. 蔡华飞.耐高温SiO2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20. by Sid Q.E.D.
Q5一个弹簧测力计横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边受力20N一边受力30N,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多少?

by 匿名

答: by 蓝多多 Q.E.D.
Q6为啥能发荧光的物品能“吸光”,放在有亮光的地方过一会儿,再关灯会发现它变得更亮了?

by 浅昔

答: 荧光材料通常由金属硫化物或稀土氧化物与微量活性剂煅烧而成,通常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当荧光材料暴露在亮光下时,其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子,使得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通常在纳秒到毫秒级别)回到基态,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荧光。 而且,荧光材料在吸收光的过程中,不仅将光能转化为电子的激发能,还能够将一部分能量存储起来。当外部光源消失后,存储的能量会逐渐释放,使得荧光材料在暗处持续发光。这就是它放在有光的地方一段时间后,再关灯它变得更亮的原因。现在这种机理也在化学、生物学的检测中多有应用。 参考文献: . . by 4925 Q.E.D.
Q7为什么炒菜的时候“热锅凉油”不容易粘锅?

by 驴驴

答: 经常做菜的人基本都知道,“热锅凉油”是一种常见的防粘锅技巧。炒菜前要先把锅烧热,最好是冒烟,然后加入一些凉油,通过晃锅让油在锅中铺开,之后再炒菜就不会粘锅了。这背后的原理其实是锅在加热时,金属表面发生微小膨胀,原本平滑的表面会形成微小的孔隙。倒入凉油后,油分子会通过物理吸附迅速进入这些孔隙,形成一层油膜。炒菜时,食材不会直接接触锅底,自然也就不会发生粘锅现象了。 为什么一定要凉油?这是由于油温过高,锅内温度很容易达到油的烟点,油会冒烟,变成油烟挥发掉,就起不到防粘锅的作用了。而凉油可以避免油温过高,更好地形成一层稳定的油膜。 by Sid Q.E.D.
Q8为什么开启蓝牙能提高室内定位的精度?

by 匿名

答: 蓝牙室内定位主要基于蓝牙信号进行定位,以室内布置的蓝牙信标发射蓝牙信号,通过接受信号强度指数进行测距和定位,这个指数可以反映信号衰减程度,从而估算设备间的物理距离。 另外,相比于其他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室内定位成本更低,使得公众场所可以大量铺设蓝牙设备,蓝牙信标多了,手机接受的定位参考点也就越多,定位精确度自然也提升了。 不过,蓝牙信号在室内传播时会受到多径效应和障碍物干扰,但是现在通过抗干扰与信号传播模型优化,可以提高测距准确性。 综上,打开蓝牙有助于提高定位的精确度。也就是说,打车的时候同时打开蓝牙与定位,可以帮助大家更精确上车点(亲测有效)! 参考文献: . by 4925 Q.E.D.
Q9为什么很多门锁能锁两次?像这样的锁舌有两级长度是出于什么目的和结构考虑的呢?

by keviange

答: 这其实是一种三向保险防盗门锁,它是由普通门锁发展而来的。 最初的普通门锁只需要把门关上,就是第一道保险。他的锁舌是斜舌,只要关上门斜舌撞击门框先收回再弹出,从而实现上锁。但是这种门可以用猫眼孔开锁、薄片开锁或者卡片开锁来打开。于是这种安全性不高的门锁就被淘汰了。 然后就出现了双保险门锁包含两个所栓,一个钥匙转。也就是出来关门锁,还需要钥匙带动锁芯的轴,轴带动锁内的旋转结构,旋转结构推动锁舌。这种锁舌大多是方舌。方舌在关门的时候不会自动出来,而是需要钥匙带动。 后来又发展出来三向保险,两个所栓,钥匙转两次,锁栓长两倍。更复杂的就是还需要向上提一下门把手弹出反锁舌,但是反锁舌只能室内来关闭反锁,所以经常有人会把自己反锁在外面。 之所以后来改进成钥匙转两次,也是出于安全的考量。我们假设钥匙转一圈,锁舌能往前推动一格,假设一格是10mm,加上门和门框中间有个缝,那么只需要将门和门框中间的缝隙撬大5mm以上,就能把门打开;但如果我们拧两圈,再加上一格,撬开就需要将缝隙增大到约15mm以上,这个就会困难的多。 by 蓝多多 Q.E.D.
投票
本期答题团队

Chocobo、蓝多多、4925、利有攸往、Sid

上期也精彩

编辑:蓝多多

扫码进入“科学与中国”小程序,可观看以院士科普视频为代表的优秀科普视频,第一时间获取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科学节等科普活动报名信息。

1.2.

3.

4.

5.

6.

7.

8.

9.

10.


发布人:dca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