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嵇康:刑场琴声
那位带着酒和琴来到阮籍母亲灵堂的年轻人,就是嵇康。因为他本身是一位大音乐家。不仅是音乐实践家,而且是音乐理论家。
他认为真正的大音乐是天地之音,自然之音,元气之音。他说,音乐如酒,谁说酒一定是制造欢乐或是制造悲哀的?音乐又像是树,柳树被风一吹弯下身来很像是含情脉脉地与谁告别,其实树就是树,自然之物,与悲哀和快乐无关。
但是,当时稿康这位大音乐家的日常事务,居然是打铁。他给别人打铁不收钱,如果有人拿点儿酒来作为酬劳,他就会非常高兴,拉着别人开怀痛饮。除此之外,他还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后来,嵇康遇到了一件让他生气的事。一个哥哥企图占有弟弟的妻子,就向官府反告弟弟“不孝”。“不孝”在当时是死罪。嵇康认识这两兄弟,知道事情的原委,便写信怒斥那个哥哥,并宣布绝交。但这一来,他因为“不孝罪的同党”被捕。他被判死刑,立即执行。
在刑场上,有三千名太学生正拥挤在刑场边上请愿,要求朝廷赦免嵇康,让嵇康担在太学的导师。一个官员冲过人群,来到刑场高台上宣布:朝廷旨意,维持原判!
刑场上一片寂静,神秘的琴声铺天盖地。弹毕,嵇康从容赴死。
这是二六二年夏天,嵇康三十九岁。
第十节
王羲之:笔墨门庭
魏晋时代,有一种不带杀伐气、焦灼气、暴戾气的文化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而且长时间地留了下来,那就是书法,特别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行书。提到这,那就必须进入那个神奇的门庭——东晋王家了,王羲之的家。
王家有多少杰出的书法家?王数之的父亲王旷,堂叔叔王导和叔叔王廙。到王羲之一辈,堂兄弟中的王恬、王治、王劭、王荟都是大书法家。其中,王洽的儿子王珣和王珉,依然是笔墨健将。
那么多王家俊彦,当然是名门望族的择婿热点。一天,一个叫郗鉴的太尉,派了门生来选女婿。只有在东边的床上的一个青年,袒露着肚子在吃东西,完全没有在乎太尉的这位门生。门生回去后向太尉一描述,太尉说:“就是他了!”于是,这个袒腹青年就成了太尉的女婿,而“东床”,则成了此后中国文化对女婿的美称。这个袒腹青年就是王羲之。
结婚后,生了七个儿子,每一个都擅长书法。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家庭里的不少女性,也是了不起的书法家。在这种家庭气氛的熏染下,连雇来帮助抚育小儿子王献之的保姆李如意,居然也能写得一手草书。
可以肯定,这个门庭里进进出出的人都很少谈论书法,门楣、厅堂里也不会悬挂名人手迹。但是,早晨留在几案上的一张出门便条,一旦藏下,便必定成为海内外哄抢千年的困之珍宝。
谁也不把书法当专业,谁也不以书法来谋生。那里出现的,只是一种生命气氛。
在王羲之去世二百五十七年后建立的唐朝是多么意气风发,但对王家的书法却一点儿也不敢“再创新”。就连唐太宗,这么一个脾睨百世的伟大君主,也只得用小人的欺骗手段赚得《兰亭序》,最后殉葬昭陵。
万里江山可以易主,文化经典不可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