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纸船和风筝的磨课,课是在我班上的,对于初次跟陌生的老师一起上课,我班学生总体表现还算不错,体现了他们整体的语文素养还是可以的。
贾老师由“鼠”字的认读导入。出示了“鼠”的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又拓展词语“松()”来联系课文,引出课题。此环节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当老师出示“鼠”甲骨文的时候,小位迫不及待的跑到屏幕前给大家指出他的猜测依据。词语拓展时,学生也说出了松柏、松果、松树、松鼠等诸多词语。
任务一: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桌交流猜一猜读什么。
因为这篇课文是不全带拼音的第一篇,要让学生知道,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猜一猜。老师出示了四种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请求别人帮助。大部分学生没有圈画,我一问,才了解到,他们没有不认识的字。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同桌交流的情况。据我观察,这个环节没有达成实质性的效果!一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不认识的字,二是只是进行了同桌交流,没有让他们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
任务二:生字回文,逐段朗读课文。
此环节,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进行随文识字。老师的评价语也很到位。比如:你很会学习;你的观察力很强;你的语感很好;你的声音真洪亮等。在认读“扎”的时候,也设计的很好!先是让一个女生读课文,读到“扎”的时候她不认识。老师教读并释义和拓展“扎风筝”、“扎辫子”之后,又让这个女生读,果然就会读了。就这样一段一段的学习了五个自然段。最后梳理出“折、扎、抓”三个提手旁的字,进入任务三的学习。
任务三:指导书写
出示三个生字,问提手旁的字一般跟什么有关。组词语、做动作识记读音:折纸船、抓小鸡、扎围巾。观察结构,学生说一说书写重点。老师板书、学生书空。学生练字,老师给出评价标准,同桌互评。
结束语:松鼠和小熊会一直这么相处下去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