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发布以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及时印发有关通知,指导各地调整和优化就医流程,因时因势统筹医疗服务与疫情防控,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降低医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保证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近日,本报记者分赴多家医院的就诊现场,沿着患者的脚步,通过一线医务人员的视线,实地感受“新十条”发布之后的医疗服务变化。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街上的人流车流多了,各种卡点和围栏不见了。与之同步,如何更好地保障患者看病就医,成了各家医院积极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必答题。作为众多患者就医的目的地,北京协和医院尤其受到关注。12月8日,记者实地探访该院的门诊现场。
01
优化流程 确保患者看上病
上午8时多,北京协和医院东门,戴着N95口罩的患者在有序地排队进入院区。有的患者拿出手机亮出事先申请的“二维码通行证”,扫码快速通过闸机;有的患者认真阅读挂在围栏上的进院流程,根据提示填写防控信息并申请通行证;有的患者在院门口购买抗原试剂后,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抗原自测。
“落实好优化措施,切实满足疫情期间市民正常就医需求,考验的是医院的执行力。”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副书记柴建军介绍,医院持续保持与优化措施齐头并进的紧迫感,每天晚上7时组织门诊工作例会,对患者就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堵点问题进行剖析。此前,在院内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医院就已明确,对前来就诊的患者首先核对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如果没有核酸证明,就补查抗原,抗原自测阴性的患者可在手背粘贴标识后进入门诊大楼就诊。“标识每天一换,既起到防伪作用,也提示接诊医务人员注意患者信息、保证医患双方安全。”
门诊大楼内,患者往来脚步纷沓,缴费、取药等窗口以及自助机前秩序井然,与疫情之前的门诊景象已然无异。“门诊量连续多日维持在7000人次以上。”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表示,为满足如此巨大的服务需求,医院领导班子达成高度共识,千方百计做好医疗资源扩容。比如,加速推进急诊及发热门诊扩容改造和能力提升工作,对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设立隔离病房和抢救室缓冲病房,做好医护人员安排、物资储备以及重症诊疗条件准备;针对血透患者周期性治疗需求,将血液净化中心毗邻的职工健身中心紧急腾空,改造为血液净化临时场所,将床旁血滤作为阳性患者的过渡治疗方案。
“不聚集”是北京协和医院当前保证门诊秩序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在均衡排班上想了很多办法,主要在接诊数量、医生数量、医生资质上找平衡点。比如,有的科室以前上午有两位大咖出诊,经调整改为分别在上、下午出门诊。医技科室也根据需要调整排班,增加了夜班,方便患者及时诊治。”柴建军表示,“调整医疗资源布局后,让患者跟着医生走,既能有效满足患者需求,也能缓解疫情防控压力,达到医患双赢的效果。”
12月8日,北京协和医院东广场,前来就诊的患者做抗原检测。
02
“一科一策” 落实防控举措
在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区,记者遇到了前来看病的北京居民付先生。据付先生介绍,其患有白塞综合征、银屑病已有一段时间,此次是前来复诊。
“上午10时到达医院,不到一个小时就看完病了。只要了解医院工作流程,遵守相关防控要求,看病就很顺畅,不觉得麻烦。”付先生说。
患者之所以感到看病方便,是因为一整套系统在高效运转。“每天早上8时前到岗,基本都得接近天黑才能下班。”在门诊治疗室,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副教授陈闽江在为患者开具医嘱后向记者介绍,门诊治疗室集中了注射、输液、穿刺、采血、化疗等功能。除为一般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针对出现核酸混管阳性、结果未出等情况的特殊患者,设置缓冲治疗区,在相关医疗行为结束之后及时消杀。
“这些安排高效落实了国家出台的‘新十条’要求。全院各科(处)室均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着力保障‘老弱小重孕’的‘涉阳’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反复宣讲、演练,并在全院疫情联防联控会议上作交流分享。”张抒扬介绍,3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坚持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两手抓,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治疗需求为目标,深化院内各科室合作,逐渐走向更精准、更科学、更专业的“一科一策”,努力达到“防住疫情、稳住医疗、安全发展”的工作要求。
比如,该院麻醉科动态调整各类应急处置预案,分时段、分区段合理安排各类手术,随时按需进行区域管控,安全、高效地满足阳性患者的各类医疗救治需求。
该院放射治疗科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分时段、分区域、专人、专治疗室的“闭环模式”,3年来没有中断过一天治疗。
该院感染内科为阳性患者救治、发热门诊扩建、医学科普提供专业力量支撑,执行核心组和医疗组组长A、B角制度。
该院检验科成立检测组与应急组,实行“机器不停、人员三班倒”模式,24小时持续运转;设立管家组,提供试剂耗材补充、防护物资分配等“全天候”服务。
03
因时因势应对特殊情况
医院是迎战疾病的主阵地,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需要因时因势应对,确保救治为先,同时做好科学防护。
“今天早上,我在医院门口接待了一名强烈要求看门诊的核酸阳性人员。”北京协和医院社会工作部主任李春厚表示,经了解,这名患者可择期诊疗,通过耐心沟通和解释,对方同意了更换门诊时间的方案。
“慢病、高龄人群是定期复诊、复查和取药的‘常客’。北京协和医院增加线上号源,开展互联网咨询服务,让有刚需患者更快更有效地享受‘云上协和’带来的便利。”北京协和医院门诊部副主任王治介绍,该院互联网医院现有42个专科近2000名医生开通线上诊疗,高峰时一天接诊近千人次。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问诊、检查预约、药品开具、药品配送等服务,在提高患者看病就医便捷性的同时,保障了医疗服务的延续性。
对非紧急情况的核酸阳性患者提出“改时间、改线上”的建议,可减少其他就诊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门诊护士长贾建新说,门诊护士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安抚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而一旦患者就医态度坚决或确实有及时治疗的需求,也要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采取灵活的手段予以安置。比如,联系医生开辟专门路线,启用缓冲诊室,在人流较少的情况下接诊,之后及时消杀,以最快的速度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
“医疗要安全,服务不断档,当前医务人员承压很重。”北京协和医院多位一线医务人员坦言,随着疫情形势发展,医务人员出现感染的情况也难以避免,在疫情防控和保障医疗服务之间找到平衡非常不易,全社会应该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理解和配合。
该院门诊片区执行总护士长周文华认为,患者提前准备好48小时核酸证明,在当下仍有积极意义。“患者哪怕拿着的是核酸阳性证明,也能提醒接诊的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等级、制订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这是对医生的保护,也是对患者的保护。”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介绍,北京协和医院正进一步优化组织领导机制,努力做到管理机制更加扁平、调度指挥更加直接、信息传达更加畅通,通过各项制度督促工作人员主动提升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医务人员“非战斗”减员。
“在严格落实员工基础防护要求、严格进行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医院也在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和人员排班,加大对员工关心关爱的力度,尽可能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解决个人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吴沛新说。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记者 张丹 通讯员 陈明雁 王璐 傅谭娉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