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守护健康,军医们这样战斗
2022-08-01 11:18  浏览:652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手术台上、无影灯下、处方笺里……救治无处不在。如果说每次救治都是一场战斗,军医们则不愧是白衣战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记者采访到多家军队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听他们讲述救治患者、服务公众的故事。

01

优化流程,加强急危重症救治

6月5日22时48分,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接诊一名重症新生儿。孩子全身皮肤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浅促、双肺呼吸音弱,生命垂危。值班医务人员迅速进行紧急抢救:保暖,清理呼吸道,正压通气,无创辅助通气,静脉补液,补糖,改善循环……但令人焦急的是,直到6月6日3时,孩子病情仍未得到缓解。

儿科主任郭红仙、护士长宋丽娜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病房。科内紧急会诊,通过复查胸片、心脏彩超和检查化验指标,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Ⅱ型呼吸衰竭、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早发败血症、新生儿低血糖等急危重症。

“肺出血是新生儿最为严重的急危重症之一,起病凶险、进展迅速,患儿病死率高,抢救须分秒必争。”郭红仙果断下达抢救医嘱,“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复苏气囊加压,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加强止血、抗感染和对症支持治疗。”

所有抢救人员立刻投入紧张的止血、抗感染等治疗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孩子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后续治疗中,救治团队为孩子安排了专人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改善通气,改善微循环,进行气道护理、液体管理……仔细记录宝宝的各种病情变化,并随时与医生商讨护理措施,调整治疗方案。

终于,在孩子发病后的第二天,肺出血得到了有效控制。6月11日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6月14日停无创呼吸机,6月23日孩子康复出院。

“急救就是战斗。病情诊断及时准确,救治措施科学有力,患者就多一些生的希望。”该中心主任顾建文表示,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中,医院优化了急诊介入患者就诊流程,近来抢救了不少急危重症患者。比如,为63岁的女性患者切除胸腔里重达7千克的巨大肿瘤,给严重骨盆、股骨、胫骨、肋骨骨折合并肝肾复合伤的男子进行康复手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老人,治疗中毒性大面积表皮坏死松解的患者等。

02

援助西藏,照护百姓和官兵

盛夏时节,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援藏医疗队奔赴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他们要对当地的普兰县人民医院进行帮扶。一行4人组成的医疗队3次转机,跨越5000多公里,历经72小时,从山东省济南市抵达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积雪覆盖着连绵的大山。医疗队沿着狮泉河一路向南,车子贴着陡峭的山体缓缓地转过一个又一个弯,终于来到普兰县人民医院。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军医王皓高原反应很严重,身患高原肺水肿,但在康复之后又迅速投入到工作中。普兰县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少,水分蒸发强烈,牧民要从河道凿冰取水。在驻地医院,通常两三天才集中供一次水,附近几十户居民靠着仅有的一条水管取水。每到供水的日子,医疗队队员们就背着水囊,一趟趟地往楼上运水。

县医院医疗水平不高,加上当地高原天气变化莫测,遇到大雪封山常常难以通行,驻军和居民常会面临看病难的问题。“这里的官兵心肺压力过大,常常会出现心脏肥大等症状。我们要为大家进行查体诊疗,讲解保护心肺的知识。”医疗队队长刘健介绍,这些天,医疗队先后抵达海拔5100米的雷达站、海拔4900米的边防连、海拔5500米的边境哨所,足迹遍及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送去医疗服务和必备药品。

在得知医疗队进驻的消息后,当地居民纷纷前来看病。66岁的藏族大叔欧珠多吉身体一直不好,在儿女的搀扶下来到医院就诊。王皓进行了细致问诊,初步诊断大叔患有胆囊炎、肾炎等多重疾病,立即给予基础治疗稳定病情,后与县医院院长会诊决定将大叔送至拉萨市人民医院治疗。

“我们进驻普兰县医院以来,先后诊治患者1838名,完成剖腹探查﹢盲肠﹢升结肠术、肘关节囊肿切除术、右手背侧肿瘤切除术等中高难度手术16例,带教医生4名,努力提升县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刘健说。

03

线上交流,与基层紧密联系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我们通过线上会议,加强与基层医务人员经验交流,促进与地方卫生健康系统及共建医院的联络,这是医院外联络部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南部战区总医院院长郑溪水介绍,自2021年4月起,该院共组织17次线上学术会议,参会人数4400余人次,邀请参会军民共建医院122家。

以胸痛患者救治体系建设为例,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向定成团队提出并实践的区域协同救治已积累了不少经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5200余家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基层医院与大型医院院内救治的无缝衔接,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向定成介绍,在以南部战区总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内,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救治时间平均节省90分钟以上,急性心梗患者的院内救治时间从117分钟缩短至48分钟,急性心梗患者院内死亡率从12.4%下降至3%左右,急性心梗和主动脉夹层住院费用平均下降30%和17%。

7月8日,该院承办了第十一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各地胸痛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会议”的形式交流着区域协同救治的经验。

“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内,大医院专家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培训,远程查房讨论等形式,把最新心血管疾病知识、脑卒中治疗手段和急危重病救治理念等传递到基层。我们也将更多发挥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儿科等学科合作,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向定成说。


文:健康报报记者 王潇雨 通讯员 刘殿如 贾锐 赵佳庆 刘益军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发布人:3ac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