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奋进2024·中医药振兴发展 |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全方位保障人民健康
2024-01-22 13:16  浏览:1982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传承创新

共绘中医药振兴美好图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唯有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才能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和重大疾病防治中的多元价值,真正实现中医药振兴发展。2023年,各地持续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不断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共同描绘中医药振兴的美好图景。

挖掘时代价值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是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的先决条件。

北京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汇集着众多名院、名科、名医。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介绍,北京市2023年完善中医药学术传承制度,实施传承室站标准化建设,发布《北京中医药“三名”陈列室建设指引》《北京中医药传承室站数字医案采集规范》。与此同时,北京市打造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播矩阵,围绕永定河、大运河、中轴线、长城等标志性区域,举办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北京地坛公园,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23年,西藏自治区积极推进藏医药标准化工作,与青海省共同牵头,联合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制定《藏医疾病分类与代码》,并完成地方标准申报;拓展藏医特色疗法应用,结合医联体单位学科建设和区域病种特点,推进藏医特色疗法、藏医适宜技术广泛应用,确保藏医适宜技术应用和藏药制剂调剂使用覆盖面稳步提升,让居民就近就便得到名院名药和藏医特色技术优质服务。

“西藏自治区每年从藏医药扶持资金中安排800万元,用于重大疾病防治、临床研究、经典名方挖掘、特色技术传承推广、药物研制开发等研究,充分发挥藏医药特色优势。”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格桑玉珍说。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量2023年占总诊疗量比例达19.24%,中医药健康管理人数增至123.8万人,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5.16%。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吕金捍介绍,宁夏2023年认真落实《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中医医疗机构长期研发配制、行业部门批准使用、疗效确切稳定的7个医院制剂和1个民族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在80%公立中医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的基础上,支持自治区和银川市中医医院发展老年病科,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质量;实施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支持8个县级中医医院、1个综合医院康复中心(科)建设;遴选7家三级中医类医院的17个科室申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

加强临床科研攻关


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时代活力。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加强中医药临床科研攻关,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优化资源管理。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定期会商机制,联合起草促进医院制剂发展和转化的政策文件;召开中药新药开发与转化专题培训会,推动中医药品种再开发;完善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遴选示范建设单位开展“首届中医药知识产权专管员”专项培训;形成《新时代北京市“十四五”中医药51510科技创新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启动中医药科研思维淬炼工程。

“2024年,北京市将推动中医药健康理念、整体思维、大数据特点回归,助力‘三个转变’,即从治病模式向健康模式转变、从用现代医学研究中医向用现代科学开展中医研究转变、从传统医学向未来医学转变。”屠志涛说。

江苏省强化战略支撑。该省使用财政专项资金1.25亿元布局建设高血压病、妇产生殖等5个省中医临床医学创新中心,研究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和17项重点研究任务;组织实施高标准的中医药科技创新项目,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培训班;组织实施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开放课题项目,2023年投入2500万元立项支持300个左右中医药科研项目;推动南京、无锡等市设立中医药科技发展专项,推动三级中医医疗机构设立院级研究课题,全面提升省中医药科研整体水平。

“除此之外,江苏省创新开展中医重点专科分级分类评价管理,制定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与评价标准;推动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支付方式改革,开展优势病种真实世界循证研究。”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朱岷说。

海南省推动科研创新。该省支持海南省中医院在15类疾病领域中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循证研究;完成35个近海岛屿中药资源普查;组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黎医药专家,形成《海南省黎医药养生保健技术目录》《海南省黎医药诊疗操作方法手册》。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长强表示,2024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攻坚之年。海南省将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加强各类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

走向国际舞台


产业繁荣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加速器。

贵州省产业攻坚成效显著。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仕海介绍,2023年,贵州省新增“定制药园”示范单位27家,种植面积达45.92万亩,确定全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9家、培育单位9家;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有关省份和企业的合作;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赤水)石斛产业发展大会、第一届苗药发展大会、第一届贵州省“黔药膳”大赛;举办世界中医药大会第七届夏季峰会,现场签约项目达19个,签约金额达20.5亿元。

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稳步推进。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峰介绍,2023年,在中药产业方面,黑龙江省举办2023第四届黑龙江中医药博览会,参展单位达321家,签约总额达80亿元;全省唯一的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研究平台——省道地野生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揭牌。在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方面,《黑龙江省药膳目录》公布,共收录药膳品种108个,为药膳在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养老机构、康养旅游机构的应用奠定基础;评选出黑龙江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6家、培育基地9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拓展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黎甲文介绍,广西推动中国—尼日尔中医诊疗中心揭牌成立,合作共建广西—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老挝药用植物园;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药用植物创新研究合作,举办2023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论坛、2023中国—东盟大健康产业峰会暨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在柬埔寨、老挝合作医院设置中医科,与越南顺化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2024年,广西中医药系统将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深化桂港、桂澳中医药交流合作,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促进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产、学、研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学互鉴、合作共赢。”黎甲文说。

示范区建设

答好高质量发展特色卷

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开设中医科;浙江以“中医处方一件事”为切入口深化数字化改革;山东、湖南实施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江西、四川中医药产业集群效应不断放大;广东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一条条便民惠民好举措,是7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工作已满两年,7个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做好改革必答题、书写特色卷,不断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2024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记者采访了7个示范区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人,了解各省份2023年重点工作以及新年新期待。

促改革惠民生

“规划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各地精准把脉、奔着问题去,建立健全中医药政策体系、管理体系,建强中医药“三级网络”,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山东既是孔子故乡,也是扁鹊故里。“2024年,山东将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3张名片,加快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马立新表示。

2023年9月,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调研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山东举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已走出一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齐鲁路径”,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我们将继续按照做强省级、做优市级、做实基层思路,在健全体系、提升能力上取得更大突破。”马立新表示,“将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湖南省中医药文脉厚重,沉香千载。2023年,湖南聚焦服务能力提升,建设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22个、“两专科一中心”8个,强化357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在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七。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肖文明表示,湖南2024年将深化中医药各项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加快实施服务提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振兴、文化弘扬五大工程,开展中医药服务基层惠民、医疗服务中西协同行动、中医药海外传播、中医药质量保障四项行动,推动中医药服务惠及民生。

浙江省完善优质中医药资源扩容下沉长效机制。该省实施县域“三中心一在线”(中医诊疗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药药事服务中心和浙江中药服务在线)和山区海岛县中医药特色专科“百科帮扶”项目;坚持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基层中医馆提档升级。

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满意度,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海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确定首批22个病种,创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付费模式;四川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项目、中药纳入医保支付,按乙类管理药品的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到10%……各示范区不断完善医保政策,为群众看中医、用中药省下更多钱。


浙江省德清县武康健康保健集团雷甸分院联合德清县中医院,开展八段锦进校园活动。

破难题探新路


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两年来,各示范区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离不开数字化赋能。浙江省以“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为切入口,开出一张中医药现代化“数字处方”。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仁元介绍,目前,全省已制定统一的中医门诊处方格式,建立全国首张标准化针灸处方;对1749种中药饮片、1142种颗粒剂、322种中药制剂、516个腧穴进行统一编码,促进中医特色疗法从“模糊”向“精确”转化。

此外,“浙里中医”数字化监管平台,以及“浙派名医堂”等数字化应用的建立,提升了中医药服务效能。“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优化‘浙里中医’数字化监管平台,迭代‘浙派名医堂’版本,建设‘中医大脑’可视化数字集成平台,推动浙江数字健康高地建设。”王仁元表示。

2023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若干措施》,推动建设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持续赋能中医药发展。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表示:“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以面向临床重大需求、解决临床关键问题为导向,加强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临床高水平研究,力争产出重大成果。探索信息化技术集成赋能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创新路径,提升名中医学术经验转化效能。持续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化高地建设,以标准化助推中医药服务贸易和海外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

近年来,各示范区更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广东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协同推进港澳中医师在大湾区内地执业、内地6种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跨境至澳门医院使用等举措。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忠表示,2024年,广东将重点抓好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南药产业集群效应、深化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用好医保中医药利好政策6个方面工作。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产业现代化是依托。在天府之国四川,中医药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医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中医药资源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四川经济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新引擎。“2024年,我们将纵深推进示范区建设,部署一批省级重大工程。”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首批遴选10个中医药强县,‘下深水’示范引领。推进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大品种、大企业、大品牌。赋能文旅,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新场景。”

江西省围绕事业产业融合,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2023年,江西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建设“定制药园”,建立药材品种追溯体系,打通药园到药厂高质量供应链,形成了6个以中医药为主体的百亿产业集群。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辉表示,2024年,江西将重点推进事业拓展牵引产业发展等专项行动,继续答好“发展中医药治未病”和“推进中医药产业化”2个特色卷,力争形成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江西方案”。

浙江省首创“国民学国医平台”,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加大浙派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推出23门西学中线上课程,开展中西医结合传承创新双周论坛。


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医生在为小患者进行推拿治疗。

基层能力提升

强化居民“家门口”的服务

谈到中医药治病,人们常听到要“固本培元”;谈到中医药事业,大家都认同“根在基层”。2023年,正是中医药事业固本培元、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根深叶茂的一年。

“全覆盖”照进现实


202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等5个“全覆盖”目标。过去一年,上述目标离实现又进一步。

“近年来,吉林开展中医药‘强基工程’。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已实现6个‘全覆盖’。”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林天慕介绍,6个“全覆盖”即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县办中医医院、县级中医医院康复科、县级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指导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工作下沉基层,56家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占93.33%;全省35家县级中医院建成中医药特色老年健康中心,拓展中医药服务模式。”林天慕表示。

在重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在“全覆盖”目标指引下大幅提高。“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联合7部门出台《重庆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明确基层中医药5个‘全覆盖’的具体目标。”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张维斌介绍,在此基础上,重庆一方面修订完善中医馆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规范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设置、中医医师配备。截至2023年年底,该市共建成精品中医馆105个。

“2023年,青海省将加强农牧区中藏医馆建设作为涉藏地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基层中藏医药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健康活力。”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局长端智谈到,如今,“全覆盖”正在青海落地生根。该省中藏医馆建设已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建成中藏医馆439个,配备中藏医医师的中藏医馆占比达97.9%;择优遴选中藏医药优势发挥突出、能力提升明显的中藏医馆,升级建设示范(旗舰)中藏医馆10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成为中藏医药服务的主阵地。

把老百姓吸引住


除了要把基层中医馆开起来、把中医院办起来,更要用过硬的技术实力把老百姓吸引住,留在基层看病就医、养生保健。

“省政府出台《山西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指标。同时,‘百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山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魏来谈到,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山西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在150个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培育)项目中,县级中医院有84个,占比超过50%;建设9个县级中医师承教育基地,开展高年资中医师带徒项目;建设40个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培训213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361名少儿推拿骨干人才和200名灸疗技术骨干人才。考虑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的优势,山西省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2023年对35万人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远程培训。

在“中医始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乡甘肃省,基层中医技术提升工作也在2023年开展得如火如荼。“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规范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45项以上,向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介绍,甘肃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能够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在过去一年明显提升。“我们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区25家三级中医医院根据24家县级中医类医院实际需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诊疗能力和技术水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于爱平介绍,依托医共体、“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等多种方式,新疆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逐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综合医院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

积蓄更持久的动能


2023年,一系列创新探索、改革试点也生发着、推进着,为中医药基层服务积蓄更持久的发展动能。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勇介绍,坐拥药都亳州,安徽省2023年的基层中医药服务创新围绕中药发力: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目前已有64个县启动建设,38个县建成智慧共享中药房并开始运行。

同时,安徽推进基层中医药智能化,在亳州市、滁州市、宣城市开展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智医助理)建设试点,将中医智能问诊、中医电子病历、中医智能辅助诊断、中医处方管理等功能与基层医生工作站无缝衔接,提高中医临床诊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该省建设中医智能质效分析平台,通过多维度分析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目前,该平台已覆盖3个市、19个区(县)、310个基层中医馆。

围绕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智能化、管理集约化,福建也在加大探索力度。“去年,福建省投入4750万元支持37家中医医院开展共享中药房及中药配送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实现县域中药饮片服务同质化、广覆盖。”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黄昱介绍,福建还积极加强公立非中医医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全省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设置率为96.55%,遴选支持20家公立非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加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科室等建设。

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药材资源丰富的河北省,也在2023年积极探索基层中医药服务改革。“我们注重发挥地域优势。”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凯介绍,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契机,该省62家县级中医院与京津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助力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我们还推动石家庄市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国医堂提标升级工程,开展中医医师多机构备案和‘首席中医师进社区’,在馆陶县构建基层党建、资源共享、医防一体、中医特色‘四个共同体’,县域中医医共体试点经验获得省级领导批示肯定。”张凯表示,有了这些基础,2024年的基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将更加可期。

人才培养

健全中医药发展“人才链”

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只有拥有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中医药才能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发挥应有作用。一年以来,各地持续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才链”,持续赋能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队伍建设“梯队化”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和保障。”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栩冬介绍,该市2023年积极推动天津中医药大学“双一流”建设,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建立中医药杰出、领军、骨干、基层四级人才培养体系;全年累计开展中医药各类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医务人员14.6万人次。

王栩冬表示:“2024年,我们将以实施津沽中医药人才系统培育工程为抓手,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保障,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

云南省立足实际情况,持续推进省、州、县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周洪梅介绍,过去一年,云南抓实国家级人才项目,扎实推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优化省级人才项目,遴选培养省级中医临床优才、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加强基础人才培养,建设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6个。“今年,我们将聚焦区域和学科人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人才项目的联动。”周洪梅说。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峰介绍,该省聚焦多层次需求,开展国家级、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基本形成三级联动的中医师承格局;逐步形成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高校教学名师为引领,青年岐黄学者、优秀人才、骨干人才等青年拔尖人才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体系。

刘峰说,自2022年起,陕西省连续三年开展对中医医院院长、市级中医药行政管理人员、中医医院科主任等的培训,提升全省中医药管理人才的岗位技能和能力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勇介绍,自治区2023年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岐黄学者2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优秀人才7人、中药骨干人才2人,完成22个名老中医药(蒙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工作;投入自治区级资金580万元实施第四批老中医药(蒙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和青年领军人才培养项目。

刘勇表示,2024年,自治区要进一步摸清中医药(蒙医药)人才队伍底数,发挥名老中医(蒙医)专家作用,规范实施名医工作室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载体和平台,有力推进各级、各类中医药(蒙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加大基层中医药(蒙医药)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煎药中心药剂师在将浸泡后的中药放入煎药机。

创新开拓培养路径


创新培养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备综合能力的中医药人才,满足社会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深化医教协同,是湖北省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件“法宝”。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邓小川介绍,该省建设2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人才培养改革项目入选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湖北中医药大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医学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同时,支持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基层中医药人才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基地,开设中医“笃行”教改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今年,湖北省将加快打造一支领军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和基层骨干人才有机衔接的中医药人才梯队。”邓小川说。

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鸫祥表示,该省去年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辽宁省杏林人才培养行动,全方位打造高水平中医药人才队伍。该省首次将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省委重大人才项目“兴辽英才计划”,同时安排省财政专项资金362万元用于进一步提升医学名家(中医)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全省范围内遴选9个中医药传承创新(多学科交叉)团队,力求在关键领域、关键技术方面有所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实施‘强化基层、打造高峰、优化结构、全面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一支与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康辽宁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杨鸫祥说。

壮大基层人才队伍


只有充实人才队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才能保障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艾麦尔江·吐尼牙孜介绍:“去年,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就兵团‘十四五’时期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进行部署。持续强化中医药人才培训,加强自治区内外中西医结合领域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兵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训、兵团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培训、兵团‘西学中’人才培训,充实兵团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

艾麦尔江·吐尼牙孜表示,兵团今年将以团场、社区(连队)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坚持中西医协同发展,全力推动702个标准化连队卫生室中医药适宜技术全覆盖,以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

“村村有中医服务”,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福伟介绍,河南省近年来围绕这一目标,在全省启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要求全省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累计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逾10万人次。

王福伟表示,河南省以基层卫生人才工程为抓手,招录中医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医馆骨干,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2024年,我们启动大学生村医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计划每年招收中医专业大专层次订单定向医学生200名。”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郭蕾 张可心 崔芳 孙韧

图:健康报记者 张丹 郑纯胜 通讯员 龚杰

编 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


发布人:077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