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一曲流水红颜寞》|这世态真炎凉
2024-10-08 08:14  浏览:410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前言

《红楼梦》这部奇书,小时候就接触,那个时候,爱极了林黛玉这个美人,翻看书的时候,只看与她有关的部分。

读中学时候,喜欢上了诗词,把里面的诗词逐一背诵下来,虽然不知道其中意味,但是那美美的句子,拼搭起来的感觉,很容易俘虏我,因为我是个相当感性的女子。

甚至还买个笔记本,把诗词抄写在笔记本上,那么多呀,如果全部抄写的话,一本子都抄不下。也就做了选择,专抄写喜欢的诗词,尽管如此,也都抄写了一本子。

再后来,阅读视野打开之后,就把《红楼梦》束之高搁,再不肯去碰它了。再加上遇到一些研究《红楼梦》的一些学者,感觉到自己与它距离太远,更是不肯触碰。

没想到的是,在时间过去了半生之后,竟然再一次捧起来这本书。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简友一笑作春风,出版了自己读红楼的作品《一曲流水红颜寞》。

说了好几次,但是,一直拖拖踏踏,直到现在,才真正读完。

从“文前”到序言

“文前”,一个很奇怪的存在,目录里看到,惊讶了一下,什么叫文前?别的书里从来没有看到过,第一次在书里看到。

顾名思义,这本书的文章之前。

文前里的内容,会是什么?

一瞬间想到自己,如果是我,会呈现出来什么内容?

脑海里显出来《枉凝眉》,又显出来《葬花吟》,会不会作者也这么做?

打开一看,果然!

红楼的主打故事就是宝黛爱情,枉凝眉这个曲子,葬花吟这首长诗,怎么缺少呢?

看着诵读一遍,唇边浮起微笑,然后才接着往下读。

在《序言》里,我看到一个和《红楼梦》日日相处的女子。

《序言》里有这样一个句子:和《红楼梦》相伴的时光,涵盖了我的精神成长史。

读到这个句子,真是心有戚戚。

原来,喜欢红楼的人,最开始都是读宝黛的爱情,特别是黛玉葬花的情节,让每个初初接触的人黯然落泪。

随着年龄再大一点,生活的阅历再丰富一些,读红楼就会不一样,生老病死都会感受到,特别是吃和穿的方面,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作品,自然每每都要与之接触,不然心里不踏实。

这一点,是许多读书人都拥有的共性,作者也不例外。

作者读书,不仅是自我品评,还和爱人一起,这多少让人感到一种意外。

两人在夜深人静时,携手散步,品评红楼,实在是一种幸福到极致的生活,一种晒幸福的即视感扑面而来。

读着《序言》,感受着作者的居家生活,忽然间觉得,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她读“红楼”,还有她在“红楼”相伴下,那种肆意甜蜜的日子啊!

作者提到毕飞宇那句经典的话:世态炎凉是小说的底子,小说的呼吸。对于《红楼梦》来说,世态炎凉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所以,就跟着作者走进红楼,去感受她理解到的世态炎凉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吧!

第一辑:一曲流水红颜寞

这一辑里,作者写到了宝黛的爱情,又专门写了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妙玉,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秦可卿这些人物。

宝黛的爱情,作者归结为懂得,宝玉懂黛玉,懂她的真;黛玉也懂宝玉,懂他的痴。因为彼此都懂得,所以要求得更加热切,更加真实,更加自由。

两个人在这样的爱情里,都获得了成长,但是就因为这份太真实,反倒使得他们无法走到一起,因为太过熟悉,太过认真,太过执着。

有一位网络作者安意如,写了一本《惜春纪》,看得唏嘘不已,在这本书里,我也留意了作者对惜春的解读。

从名字上看,惜春就是一个边缘性的存在,凡是热闹的地方,都看不到她的身影。

因为这样的环境,使得惜春成为一个冷性的人,不仅面冷,心也冷。侍女入画随她一样冷,因为从包袱有男装,被凤姐拉去打,惜春撇得干干净净:“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

这话让人心里冷,这样明哲保身的意识,在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观园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看透尘世,惜春遁入佛门,念起了佛经,把灿烂的青春年华,过成了一团败灰,她能看淡出身的大观园么?她能平静地悦纳自己么?

第二辑:情天情天幻情深

这一辑子,主要写到了宝玉,晴雯,袭人,鸳鸯,平儿,紫娟,香菱,尤二姐,尤三姐,小红,娇杏,金钏这几位女子。

晴雯和袭人是宝玉的丫鬟,鸳鸯是贾母的丫鬟,平儿是王熙凤的丫鬟,紫娟黛玉的丫鬟,小红也是宝玉的丫鬟,不过是最低等的存在;娇杏原是甄士隐的丫鬟,却嫁给贾雨村,做了官夫人;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却沦落为妾室,漂泊无依。

我在意的是作者笔下那几个一等丫鬟,晴雯和袭人,紫娟和平儿。

晴雯十岁之前命若浮尘,十岁之后来到贾府,改变了命运。因为聪慧,深得宝玉宠溺,却也滋生了她骄纵的性子,以怡红院主人自居,惹得众人怒,使得人生路越走越窄,最后山穷水尽,落个凄惨死去的结局。

袭人幼年也是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才到了贾府,成为宝玉的丫鬟,命运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家穷,袭人有着成为姨娘的梦想,和王夫人结为同盟,从此沦为其他人眼里的心机者,为自己的命运披上了枷锁,以至于把一样出身的晴雯踩到了脚底下,最终嫁给了蒋玉菡,也算有个好归宿。

鸳鸯作为贾母的丫鬟,本来不显眼,可因为被贾赦看中而誓死抗婚一节被铭记。鸳鸯被贾赦看中,不是因为漂亮,而是因为身份。贾赦为了贾母的宝贝才生出了讨要鸳鸯做妾的念头,可是鸳鸯誓死不从,最后一把剪刀捍卫了自己的爱情,最后也觉得走上不归路的结局。

平儿作为王熙凤的影子,也算活得有姿彩,可是生活在夹缝中的女子又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最后,王熙凤没了之后,巧姐被卖,平儿始终跟随着,对巧姐儿不离不弃的照顾和陪伴,使得贾琏心生感激,把平儿扶为正室,也算是苦尽甘来吧!

紫娟是黛玉的丫鬟,对黛玉的照顾,可以说和老妈子没啥两样,只是因为黛玉身体不好,又爱耍些小性子,紫娟才会尽心尽力照顾着。在宝黛的问题上,想尽千方百计去套牢,可最终斗不过那个大环境的必然。黛玉没了之后,紫娟选择了出家为尼,在木鱼声声中过余生。

这一辑的人物,个个深情真挚,除了宝玉外,全是姑娘们。

就因为宝玉是个多情种。

《红楼梦》中,宝玉和姑娘们的故事多如牛毛。忽然间想到了《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个男子,生活在一群女子中间,那种滋味儿,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姑娘们的各种命运,各种深情真挚,或者各种挣扎,宝玉的各种相处模式,各种理解关爱,不能不让人慨叹,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第三辑:江湖秋水波浪多

这一辑,写到了刘姥姥,贾母,王熙凤,贾政,焦大,薛潘,贾芸,贾瑞,秦钟,门子,还有甄士隐。

不得不说,作者读书读得真是细致,像焦大,秦钟这类人物,无论读多少遍,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们的存在。

这一缉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老人和王熙凤三个女性,和上一辑中的人物,形成了反差。

我特别留意的是王熙凤,她又名凤辣子,是这个大家庭里的管事儿的,大事小事,都要她来过目才是。

作者说凤姐儿出场,犹如龙现江湖,虎啸山林,豹出平川,鹤立九皋,真是气势非凡!

想想书里的场景,想想电视剧里的场景,也真是那么回事。又想起曾经和老母亲讨论王熙凤。

老母亲说:“她恶毒,但她有理,虽是女子,却有着帝王的风采。”母亲把王熙凤和武则天对比在一起,人格上的魅力和手段有相似性存在。

作者说,“她是正与邪的交织,魔力与魅力的并存者。”这样的说法,也让我想到武则天,同为女人,同为掌权者,同位智慧者。

只是可以,王熙凤二十五岁命洒黄泉路,留下各种不甘,各种长叹。

结束语

读完这本书,不得不说,《红楼梦》中,角色成功的还是女儿们的形象。

作者解读这部作品,着力多的,也是女儿们的风采。

无论哪一个女儿的存在和结局,都告诉我们一件事,女性想要实现自我,实在太难!

想到《红楼梦》的结尾处,一场大雪,覆盖一切,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再想到这些人物,果真是书里的句子: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作者读书,也真是抓住了书里人物这样结局的命运来写,来展示,带给人无尽的警醒,还有思考。

就像作者在《序言》中,借用毕飞宇的话说的那样——世态炎凉——作者用她的阅读,用她的笔,呈现出来的就是不同的人性,不同的世态,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世故的一面,也都有不忍的一面,用“炎凉”归结,真是恰到好处。

每一次阅读,每一个人物的命运,如果和原作对比阅读,就“世态炎凉”来说,会有更新的感悟,更新的认识。

发布人:3ac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