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年不平
一九O一年八月二十六日,陈毅诞生在四川省乐至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复兴场药师院一栋明朝年间的老式农家院子里。
陈毅字仲弘,小名秋江。父亲陈昌礼,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小职员,琴棋书画均好,尤其擅长书法和诗词,家中藏书丰富。这为陈毅童年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母亲黄墙善,性格刚毅,处理问题冷静而有决断,极善操持家务,待人贤惠热情,教子有方,严格要求。陈毅兄妹五人,他排行第二。
乐至县盛产稻米、棉花和红营。可是,在那天灾人祸的年月,农民虽终年辛勤劳动,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至陈毅出生之时,由于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腐朽的清王朝加重对农民的盘剥,广大农村更是日益贫困。
有一年春天,陈毅跟随父亲去县城,一路上,只见旱魔逞凶,春荒严重,许多人逃荒要饭,卖儿卖女。这种景象给他幼小的心灵很大刺激,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九O八年,陈毅的外祖父花二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官职一湖北省施南府利川县县尉。陈毅的父亲跟随岳父到衙门帮办文书事务,带了七岁的陈毅去读书。一天,陈毅正在县福内玩要,突然听见一阵阵凑厉的惨叫声,他循着声音走到大门外,一幅可拍的情形展现在眼前,一个三四十岁、衣着着楼的农民被差役挟持着跪在地上,旁边,两个债眉坚眼。凶神恶然的差役正抡起棍子,狠心地毒打着,一棍下去,一声呼号。一片血污。陈毅的心里象被利剑刺中了一样,他难过地团上眼睛,转身离去。可是,那裂心的呼号,却紧紧追随着他,象一根利刺戳进了他的心!晚上,他一再追问父亲:为什么要毒打那些穷人?父亲回答说:那些人没钱交和税,被送来逼债的。陈毅又问:为什么穷人要缴纳租税?为什么缴不起租税就要被毒打?父亲回答不出来。可是,陈毅心中,却翻腾着不平的波浪,激荡着愤怒的浪花;为什么穷人这样可怜?为什么农民要给地主缴租?为什么缴不起租要受到折磨?这个世道真是太不公平了!
这一切,在陈毅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播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他缠着父亲,要父亲带他离开这血腥的衙门。两年后,他就跟着父亲又回到了四川。
二、童年刻苦好学
初冬的早晨,薄雾笼罩着锦江。在望江楼旁边的上河心一农舍里,一盏油灯映亮窗纸,屋里传出郎朗书声。这正是童年陈毅在早读。
陈毅自幼刻苦好学。他五岁开始读私塾,九岁以后在成都读小学。他每天鸡叫就起床,在油灯下背诵头天的课文;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回家后及时温课做作业,或把家里的《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说岳全传》、《官场现形记》等藏书选来读。由于他学习认真,成绩优秀,老师和家长都很喜欢他在家乡读私熟时,除完成老师有置的作业外,陈毅每天写大字一百个,小字两百个。为了减轻家院想,陈毅要父亲买回一盒节纸,用米汤写字,写了干了就没文,没有多久,草纸都变成厚纸块了。
陈毅经常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一次,母亲让他到复兴街上去买绿豆,他提着篮子,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买好豆子,又看着书回家。母亲接过篮子一看,买的不是绿豆,而是碗豆。原来,他一心看书,竟不知买的是什么豆子。
还有一次,陈毅到亲戚家过中秋节,一到就发现有一本自己很想看的书,高兴得不得了。他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立即躲到小屋里专心读起来,一边读,一边在书上批注。主人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放下书。主人就把糍粑和糖给他端去。陈毅咀里吃着糍粑,心却放在书上。糍粑应该蘸着糖吃,他竟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往咀里送。一会,主人给他端面进去,只见他满咀都是墨,亲友们见了,都忍不住捧腹大笑。陈毅却很风趣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少哩。”
由于陈毅从小学习很认真,又受到爱好诗词书法的父亲的影响和几位古典文学修养很高的老师的培养,因此,古典诗词的根基打得很牢。从五岁起,他就开始背诵古典诗词。十岁以后,他就在父母和老师指点下,模仿着写一些古诗。在大田坎高级小学,由于校长、老师着意培养,加上他母亲每勇叫他写一篇作文,由母亲当面给他批改,陈毅提高更快了。他的诗词和文章,立意高远,笔锋酣啊。老师经常把他的诗词和文章念给班上同学听,有时还在学校醒目处展出供大家学习参考。有一位古典诗词修养很好的陈玉业专师,他见陈毅聪明好学,就很热心指导他学习,给他讲授显的诗歌的律规则,并教他作对联、写古诗,对陈毅帮助很大。十年以后,陈毅留法回到家乡,还十分关切地询问陈老师的情况。当他得知陈玉堂老师已经去世,不胜悲痛,当即写了几首情深意挚的诗,表达他对启蒙老师的敬重和怀念.其中有诗写道:
青海设帐启幼蒙,
博文约韵座春风。
出国归来先生逝,
只忆音容难寻踪。
“青海设帐”,指陈玉堂老师在青海寺设帐馆办私塾;“启幼蒙”,指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博文约韵”,是“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改写,意思是帮助自己学写文章、写诗;“坐春风”,称赞陈玉堂老师讲课,使自己如坐春风,十分温馨。首二句歌颂了老师对他的帮助教育,末二句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深切怀念和哀悼。
从八九岁开始,陈毅就大量地阅读自己家里收藏的各种书籍,在读书时,他总是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认识,认真思索,并经常在书的天头和字里行间注上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在他少年时代读过的《雅俗抄》一书上,就留下了他的批注。《雅俗抄》是一本内容比较杂的书,其中有段诬《红楼梦》、《西厢记》、《水浒》等书不是好书,看了就会“学偷学盗”。陈毅批驳了这种错误论调,在此段开头上写道:“余曾读《红楼梦》、《西厢记》、《水浒》等书,并未学偷学盗”。这证明陈毅少年时期就是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学习的。
三、立志兴国
二九一六年,陈毅十五岁,考入了成都省立甲等工业职
学校。这所学校是省教育厅在“实业救国”的热潮中我款作建的,坐落在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附近的包家巷内。这是当时收费最少而又最新式的工业学校,设有机械制造.应用化学、采矿和织染等专业,并有机械、织染等实习工。
当时,辛亥革命以后,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革会果实被大地主、大军阀篡夺,中国社会进一步半封建、半殖民地化。在四川,军阀的战争更是此起彼伏,成都则首当其冲。军阀的混战,政治的腐败,物价的飞涨,给成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不幸。这时期,陈毅的家庭也遭到了新的打击:由于天旱歉收,无法缴足地主的租谷,可是地主却任意增加租税,使陈毅家难于维持起码的生活。面临这种压迫,陈毅家愤而同地主打了官司,地主贿赂官府,陈毅家败诉了。一天,一伙如狼似虎的差役闯进陈毅的家,他们凶横地用铁链把他的大伯锁起来,押在街上走,羞辱他,叱骂他。祖父不得不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偿清了地主的租债,赎出了陈毅的伯父,并且不得不为儿子们分了家。祖父受气因病,不久就去世了。这段时期,由于陈毅亲身接触到了地主和官府的迫害和凌辱,对地主的封建剥削和官府的腐败黑暗充满了懒恨。贫困的生活,还使陈毅接触到许多穷家子弟,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正、不合理。这些,使他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促使他密切地注意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入思考个人的命运,人民的出路,激发了他忧园忧民的情感,增强了他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的决心。正是怀着用科学和工业振兴祖国的思想,陈毅报考了成都甲工校。
考入成都甲工校以后,他感到老师讲授的许多知识都很新鲜,给自己开辟了全新的境界。但是,贫富悬殊的现象却象魔影一样笼罩着学校和社会。那些官僚、军阀的子女不学无术,骄横无忌,老师对他们却很宠爱;相反,一些品德端正、才学很好,但是经济窘迫的穷家子女,却受到视。这使陈毅十分反感和不满。因此,他一面努力学习自然科学,认真进行实验和实习,要在专业上同那些纨绔子弟较量一番,另一方面,却把主要的兴趣集中在政治和文学方面。他如饥似渴地了解各种新思潮。阅读各种进步报刊,从中汲取政治营养。他还经常到草堂寺、武侯祠、望江楼等富于文学艺术史迹的地方学习文学和历史。
这是春光明媚的一天,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草堂寺高大的柏树、挺拔的楠木和茂密的竹林。陈毅捧着《杜诗镜铨》,低吟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在楠木林中徘徊着、思考着。他想,杜甫真是了不起,早在一千年前就用如此生动而深刻的诗句,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地主和农民的尖锐对立;今天,虽然推翻了清朝,但是,军阀官僚还是称王称霸,鱼肉百姓,人民还是创寒交迫,痛苦不堪。怎样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呢?怎样才能使人民不再受欺受压又受饥寒?陈毅闭卷沉思,信步走到草堂渣址前,他瞻仰着杜甫的遗像,欣赏着名人的题词、对联和篇彻。募地又想起社市那脸炙人口的诗句:“新台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学。”这诗句体现了杜甫对新生的好的事物的热爱和赞美,对腐的、丑恶的事物的僧很和养。他想,要是能够当一个文学家,用自己的笔,揭需社人的黑暗和腐败,唤起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以推翻这不合理翻度,建设一个公平的、合理的、美好的世界,该有多好他还经常去武侯祠,瞻仰三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请葛亮的遗迹。学习他的《隆中对》、《出师表》等。他还熟读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姜太公的《六韬》等军事著布。有的同学问他:“你谈这些兵书,将来想带兵吗?”他“读兵书,是为了研究其中的军事和政治思想。”说正是在成都那富有悠久的文学艺术史迹的自然环境中,陈毅的年轻的心灵得到了熏陶、充实和锤炼,一天天成熟起来了。
陈毅从小喜欢体育运动,特别喜欢踢球、游泳。考进甲工校以后,陈毅更加注意锻炼身体、磨砺意志。课余,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烈日炙烤的夏日,在甲工校那宽大的操场上,在少城公园那广阔的场地上,都能看见陈毅那年轻、健壮的身影。他不是和同学一起比赛,就是一个人在那儿练球。不久,他成为成都中等学校著名的足球“五虎”之一。陈毅的中锋最出色,特别善于带球,尽管身后有人来夺他的球,前面有人栏球,他用脚巧妙地一挑,足球飞跃对方的头顶,被他带走了。看到他身后一串人还夺不了他的球,观众都为他的精彩技艺鼓掌喝彩:“又带马罗!又带马罗:”由于陈毅和他的几个同学足球踢得好,所以,甲工校的足球十分出名。
陈毅就这样出色地完成了青少年时代的艰巨任务,为以后从坚革命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后,陈毅更为追求救民兴国的革命真理努力奋斗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月,同朱德、周恩来、贺龙一起举行八一南昌起义,接着眼随毛泽东一道建立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开辟第一个中央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和蒋家于朝,建立了卓著功勋;新中国成立以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华东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上海市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为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举世闻名、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