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与黑》小说简介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最有名的作品。这部小说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 “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 的先河。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小业主木匠的儿子,他凭着聪明才智,在当地市长家当家庭教师,但他与市长夫人发生亲密关系。事情败露后逃离市长家,进了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举荐,到巴黎给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当私人秘书,并很快得到侯爵的赏识和重用。与此同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有了私情。最后被市长夫人写告密信揭发,其飞黄腾达毁于一旦。他在气愤之下,开枪击伤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上了断头台。
二、说说于连的故事
1.于连的出身和才华
法国的维璃叶小城,风物秀丽。一眼望去,白色小楼,耸着尖尖的红瓦屋顶,疏疏密密,星散在一片坡地上;繁茂相壮的栗树,恰好具体而微,点出斜坡的曲折蜿蜒。杜河在旧城墙下,数百步外,源源流过。
于连就出生在这个小镇上,他的父亲是锯木厂老板,于连有两个哥哥,可以帮忙干活,而于连在少年时代,常常遐想出神,他的身腰虽好,还是略嫌削瘦,加上脸色十分苍白,他父亲总以为养不大,即使活下来,也定是家里的累赘,因此一家人都瞧不起他。
于连幼年丧母,他与父兄不同的是,他酷爱读书。于连不到十九岁,但研习神学已有三年,这个年轻修士的拉丁文很好,所以五官清秀的于连虽然看起来外表文弱,但他又大又黑的眼睛,显得他好学深思,在他身上有着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种俊美。
这天,经本地谢朗神甫的推荐,市长和夫人商量,决定聘请于连做他们三个孩子的家庭教师。于是,市长亲自去于连家。当于连父亲听说市长愿出重金雇佣他最不喜欢的儿子时,他一开始很惊愕,后来又非常欣喜,但精明的他在市长提出“工资一年三百法郎,外加膳宿”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条,要求市长还要负责于连的四季衣服,市长一口答应。
于是,于连父亲去找他这个“无赖儿子”——两个哥哥在作坊举起笨重的铁斧,劈去枞树的树杈,然后把整段整段的木材送到锯上去。身子单薄的于连本该照看机器,但他正骑在横梁上埋头读书,这是一字不识的于连父亲最恨不过的事。
父亲喊了几遍于连,但小伙子全部心思都放在书上,竟一点没听到他父亲吓人的喊声。所以老头儿不顾年迈,轻轻一跳,踩在正要锯开的树干上,再一步,跳上托着棚顶的横梁。一拳挥去,把于连手上的书打掉,飞进河里;第二下,出手同样凶狠,一掌扇在于连的头顶,打得他摇摇晃晃,险些儿摔在正在转动的杠杆之间,只差把他碾碎;亏得老头儿动作利落,一把将他揪住。
于连被他父亲这一巴掌打得晕头转向,鼻血直流,还是连忙回到锯旁,坐在他的法定位置上。
“下来,畜生,我有话对你说。”
这道命令,由于机器的噪声,于连还是没听到。他父亲已经下到地上,不想再费劲爬到机器上去,便找了根打核桃的长竿子,去敲于连的肩膀。等于连脚刚着地,他父亲就粗手粗脚,把他拱在自己面前,往家里赶。
刚走进家门,于连就感到肩膀被父亲有力的手按住,他浑身哆嗦,等着挨揍。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市长重金聘用他做家庭教师的好消息。
于是,于连便去了市长家。他在花园遇到了市长夫人,于连从来不曾见过一位穿得如此漂亮、容颜如此娇艳、眼眸如此明慧可人、声音如此柔美的女人,而且,这女人尊称于连“先生”,这一切都让于连受宠若惊。而市长夫人一开始很担心家庭教师会打骂她的孩子,经过和于连的再三确认,现在也可以放下心来。
于连见到了他的学生们——市长的三位少爷。于连表现得很稳重,他开宗明义地指出他是来教这三个孩子拉丁文的,他会要求他们用拉丁文背诵《圣经》。然后于连提出让这三个孩子先检查“老师”的背书,他们随便翻开《圣经》哪一页,哪一段,只要说出第一个字,他于连就可以一直背下去……
果然,大少爷翻开书,念出一个字来,于连随即将整个一页背了下来,流利得像讲法语一样。市长大有得意之色,瞟了夫人一眼。孩子看到父母惊讶之状,也都睁大了眼睛。有个仆人走到客厅门口,听于连拉丁文说个不停,起初呆呆站着,后来不见了人影。过了一会儿,夫人的贴身侍女、厨娘,都跑来站在门边;这时,大少爷已翻了七八处,于连都背得一样流畅。
三个孩子对于连钦佩不已,眼睛只盯着于连。
下人都还站在门口,于连觉得这项当场试验应尽量拖长才好,便让最小的少爷考他。
小少爷便神气十足,挑了一段,结结巴巴念出起头一个字,于连接下去背了一整页。这个场面,使于连当之无愧获得“先生”的尊称,下人对他更是不敢怠慢。
当天晚上,市长府上可谓群贤毕至,全维璃叶都想一睹奇才。于连一一应对,神情看上去有点抑郁,对客人则敬而远之。他的名声很快传遍全城,市长怕他给人抢走,特别是他的死对头——收容所所长,所以在几天后,市长提出要签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
但于连认为这合同拴得住他而约束不了市长,并无公平可言,所以他冷冷地拒绝了市长。
于连处事得体,进门不到一个月,连市长也对他尊重有加。
你或许很好奇,一个出身卑微、在家里三天两头挨父兄揍打的于连,哪来那么多的底气和勇气?那是因为他具有卓越才华呀!
但是,于连隐瞒了他以拿破仑为偶像的狂热。
2 第一段爱情:与市长夫人的苇儿溪之恋
市长夫人的贴身侍女看上了于连,在她得了一笔保温饱有余的遗产后,她向谢朗神甫吐露想嫁给于连的打算,但被于连拒绝了,因为于连有着求富贵的热望。谢朗神甫表示很难过,他指出于连的拒婚,表明于连还没有教士必备的克制功夫和舍身精神,于连还有热衷浮华的凡俗之心。
于连的拒婚使侍女闷闷不乐,却让市长夫人亢奋不已,她发现她爱上了博学多识、文质彬彬的于连。
夏天,市长率全家搬到了苇儿溪的古堡小憩。离开了维璃叶,离开了粗暴的父兄,于连也就离开了那些苦痛的回忆。而市长留在维璃叶的日子,于连在苇儿溪可以放胆读书了。
不仅如此,于连还可以放胆碰触市长夫人。一天晚上,在浓密的菩提树下,于连与市长夫人及其表姐侃侃而谈,他一边讲,一边比划,在挥动起手臂的时候,无意间碰到市长夫人的纤纤素手,那手是搁在花园漆椅的椅背上的。市长夫人把手很快缩了回去,但于连想,他有责任叫这只手不缩回去——缩手,这本来是一个女子在丈夫以外男人面前的矜持,纯属一种条件反射,但在于连看来,他被市长夫人嫌弃了。
第二天,于连见到市长夫人,他的目光有点异样,他紧紧地盯着市长夫人。这让市长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她不知道,此时的于连,满脑子想的都是什么时候能够握住她的手。
到了晚上,大家照旧坐在大树下,但热风吹过,乱云飞渡,预示暴雨来临。十点的钟声响起,在最后一响余音未绝时,经过了剧烈的思想斗争的于连,终于出手去抓市长夫人的手,夫人赶紧缩了回去。但于连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重新去把那手抓住。那手其凉如冰,但于连抖抖索索,紧紧捏住。那手想抽回去,最后挣扎了一下,终于还是留在了他手里。
这天晚上,市长夫人浸润在爱的幸福里,快活得夜不成眠;而于连一整天在怯懦和傲岸间进行战斗,早已疲惫不堪,在取得胜利之后的放松,使他睡得极沉。他似乎是完成了一种英雄的职责。
第二天直到午餐时分,于连才下楼去,他本打算告诉市长夫人他爱她呢,结果被刚回来的市长尖酸刻薄地挖苦了一番,市长的意思是“我请你于连来,是给我的孩子们做家庭教师的,你怎么能够睡到午餐时间才出现?怎么能够整个上午都没招呼孩子们的功课?”市长的不满,在辞色上表露无遗,于连也为此怒形于色。他决定要报复市长,他要当着市长的面,捏住他老婆的手……
结果那晚,他不仅抓住了市长夫人的玉臂,他还对任他握着的手狂吻不止,市长夫人被这些充满激情的印在手上的幸福冲击着,顿觉魂飞魄荡。这种快活,对她而言,与其说是一种诱惑,不如说是一种惊喜。一切都是从未有过的。市长夫人堕入了情网。
但这种情感,对于连来说,只是一时的兴会,而非激情。回到自己房里,他唯一觉得痛快的,就是重新捧起他心爱的那本书。一个人在二十年华,当想人生在世,有所作为,才最最重要。
隔了一会儿,他放下书来。由于尽想着拿破仑的赫赫战功,对自己的小小战果,也看出了点新的意味。心里想:“是的,我打了一个胜仗,但应当乘胜追击。这才是地道的拿破仑作风。”
第二天,当他看到了美貌的市长夫人对他游移的眼神,他知道这个女人爱上了他,于连决定“自己有义务做她的情人!”
从小缺乏母爱的于连,就在第二天晚上的两点钟,绕过市长清晰可闻的鼾声,进了市长夫人的卧室,而夫人一开始把于连推开,随机又投身在他怀中,并频频予于连狂热的抚爱。几个钟点以后,当于连走出市长夫人的卧室,他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了。他所要扮演的就是一个在女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角色,他成功做到了。
市长夫人对于连的爱情满足了于连的虚荣心。但他俩的暧昧关系暴露了,于连被迫进入了与世隔绝的贝藏松神学院。
3 于连成为贝藏松神学院大主教的恩宠
谢朗神甫向彼拉神甫推荐了于连,于是于连去了军事名城贝藏松的神学院。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甫对于连学识的渊博惊愕不已,觉得他有一颗大胆而健全的心,只是体质太弱。彼拉神甫告诫于连:世上许多人出于虚荣,才做下错事,时常陷入罪恶。而聆听就是服从。他叫于连不要加入任何秘密团队或会社。并给了于连单人单住的优待。
在神学院,于连的自由思想和出人头地的欲念,更加受到压抑,他感到度日如年,然而他每分钟都假冒伪善,终于被提拔为神学课讲师,并因为博学多识而得到了大主教的恩宠。
不久,神学院内的派别斗争,殃及于连。彼拉神甫向侯爵推奖了于连,让侯爵请于连来巴黎做秘书。
于连在去巴黎之前,回了一趟家乡,他先去了最初的恩师——善良的谢朗神甫家,然后又在夜里一点光景,借梯子爬到了市长夫人房里。后来在市长的推门声中跳落到花园,再在愤怒的枪声中逃窜。
于连离开了留有他几多情爱的维璃叶,去了巴黎。
4 第二段爱情:与侯爵小姐的跨越阶层之恋
于连做了侯爵的秘书,住在漂亮的顶楼,可以俯视侯爵府的大花园。于连不仅有专门的仆人侍候,他还可以独自享用富丽的藏书室。他觉得侯爵待他简直是皇恩浩荡。
侯爵小姐,有着一头金栗色的秀发,体态娉婷婀娜,她的眼睛,跟市长夫人发亮的眼睛不同,前者顾盼见光彩,闪耀的是机智的光芒;后者是对于连热情的火花。侯爵小姐有一个大秘密,那就是常常偷溜到藏书室偷书,不留痕迹。
侯爵小姐芳名玛娣儿特——玛葛丽特,她还有个不是秘密的怪癖:在她12岁的时候,她看到说玛格丽特皇后敢于向办“红差”的索要她情人的首级,并于当晚捧着情人的头颅,驱车到山脚下,亲手埋葬在一个小教堂的故事而深受感动。而皇后的情人就是侯爵小姐的叔伯,他被砍头的那天是4月30日,所以侯爵小姐每年的4月30日都会戴重孝,全家仅她一个如此。
侯爵小姐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气度高华的贵族女子。出身卑微而又敏感的于连认为侯爵小姐看不上他,并跟她哥哥串通一气藐视他,所以于连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她弄到手,然后一走了事”。
可怜的侯爵小姐并不知道于连的小心思,这位最令人艳羡的阔千金,只是觉得同于连散步是有趣的。对于于连不可一世的骄傲,她很惊诧;但她又很赏识这位小资分子的精明干练,她觉得“他像鞋匠之子的摩利神甫一样,日后会当上主教的。”她感觉自己已经爱上了于连,并认定于连是“我心所爱,情有所恋”。
侯爵小姐身边不乏追求她的伯爵们,侯爵夫妇也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女儿日后能够成为伯爵夫人,但侯爵小姐对那些门当户对的青年才俊就是爱不起来。她对她的表姐妹嫁给伯爵的幸福嗤之以鼻;她觉得,她敢于爱一个社会地位和她相去甚远的人,就已经够伟大,够有胆量的了。
自从断定自己爱上于连那一刻开始,侯爵小姐不再整日闷损,她置身于一种伟大的激情之中。而于连,在侯爵小姐的哥哥和朋友们冷冰冰的态度前,在侯爵夫人的女友们对他投来的蔑视的眼神前,对侯爵小姐起了恶毒的猜忌。
于连心里爱的根苗刚开始萌动,就会被自己的敏感和自尊轻易地毁掉,所以,于连对侯爵小姐的爱,只是建立在侯爵小姐罕见的美貌上,或者不如说是建立在她皇后般的仪态和美妙的打扮上。
即使如此,在某一天侯爵小姐向于连表白之后的那个半夜,于连还是在花园里搬来了大梯子,靠上了侯爵小姐的窗前,侯爵小姐正等着她无畏无惧的勇士。
这一夜,侯爵小姐做了于连的情妇。但要是可能,她愿用毕生的不幸去赎取回来。而对于于连而言,这一夜与其说是幸福的,不如说是奇特的。但一个那么尊贵高傲的贵族小姐却把自己的贞操给了于连,这又让于连不时涌上幸福感,甚至就像年轻少尉立了不同凡响之功,刚被总司令提升为上校一样得意。
等到侯爵小姐怀孕了,她就成了于连心中的妻子,而不是情妇。因为怀孕,侯爵小姐不得不和父母摊牌,这自然遭受到了侯爵夫妇的万般阻挠,但侯爵小姐对于连的爱情,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所以在侯爵小姐强硬的坚持下,侯爵万般无奈地把于连送去部队,于连就成了“于连•索雷尔•特•拉尉耐骑士先生”,并被授予轻骑兵中尉。于连的军装马匹、他仆人的号衣,都严整堂皇,足以给一丝不苟的英国王公增光。
于连用征服侯爵小姐的办法实现了自己的野心。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扶摇直上之际,贵族阶级和教会狼狈为奸、设下圈套,威逼市长夫人写了揭发信,侯爵因此取消了他和侯爵小姐的婚约。于连在愤怒驱使下,向正在祈祷的市长夫人射了两枪,打伤了市长夫人,因此被处死刑。
三、于连的宿命
按例行公事,于连的律师可以把死囚犯的决定驳回去,但于连放弃了生的机会。他在接受审判的时候是这样说的:
“各位陪审官先生:
我之所以讲话,是怕受人轻蔑,我原以为死到临头,可以不去计较的。诸位先生,我此生无此荣幸,能隶属你们那个阶级;在你们看来,我不过是一个为自己出身卑微而敢于抗争的乡民。
我不会向你们乞求任何恩典,也不抱任何幻想,等待我的将是死刑:这可以说是公道的。我曾想谋杀一位最值得尊重最值得敬佩的女子。市长夫人从前待我如同慈母一般。我犯的罪,是不齿于人的,是经过预谋的。所以判我死刑,可算罪有应得。但是,我的罪即使没这么重,我看到在座各位,不会因我年轻而动恻隐之心,仍会杀一儆百,借我来惩戒来打击这个阶层的年轻人:他们出身低微,厄于穷困,但有幸受到良好的教育,敢于混人阔佬们所艳称的上流社会。
这就是我的罪过,诸位,而惩罚也将更加严厉,因为事实上,审判我的,全是些非我族类的人。陪审官席上,连一位发家致富的乡民都没有,统统都是气我不过的有产阶级……”
于连很聪明,也很冷静,他看穿了他作为卑微阶层的人必然的命运,所以他放弃了无用功的挣扎和努力。
于连最后上了断头台,结束了其短暂的一生。
于连魂牵梦萦的真正爱着的女人只是市长夫人。但于连死后,侯爵小姐独自坐在披盖黑纱的马车里,膝上捧着于连的人头。半夜时分,一行人登上高峰,在一个荒凉的山洞里做法事,追荐亡灵。侯爵小姐亲手埋葬情人的头颅,并不惜重金购置意大利石雕,装点山洞。
于连死后三天,市长夫人搂着自己的孩子,离开了人世。
这是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两个问题:
1.于连的命数应该是怎样的?
和市长夫人的贴身侍女结婚,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做一个博学多识、受人尊敬的乡绅。但这个社会地位仍然是低微的。他仅仅会成为“乡间”的人物。
2.所以于连不安于自己的命数,那他想怎样改命?
通过爬女人的窗户,通过偷情,说得好听一点就是通过“爱情”来改命。于连有两段爱情:
第一段爱情对象是市长夫人。他的第一段爱情始于虚荣心,始于对市长责备他的报复。但随着两人情感的融合,对于自幼丧母的于连来说,温柔、漂亮、真心爱抚他的市长夫人成了他真正的爱,因为他有恋母情结,即心理学研究所讲的俄狄浦斯情结。他爬上了市长夫人的窗,市长夫人为他打开了了解上层社会的门。但这个是不伦之恋,所以一暴露就只能提起裤子跑路。
于连的第二段爱情对象是侯爵小姐,于连所谓的爱情,是一种利用,也是一种虚荣心和自卑感的产物。于连对于自己是“木匠孩子”的出身,他是介意并觉得卑微的——他多识一个字,便离他家庭的人们更远一些,但和世界就更接近一点。他想突破自己所处的阶层,他想出人头地。
但是,于连已经凭借自己的努力读书,已经凭借自己的博学多识,获取了高薪,有了丰厚待遇的工作,他已经走到了令无数人羡慕的高峰,只要坚持下去,他就一定能够看到积累的力量。那为什么他还要依靠女人、依靠爱情来走他的人生?
说到这,我们就要简单说说司汤达创作的历史背景了。当时波旁王朝复辟之后,许多小资产阶级青年失去了拿破仑时代靠个人天赋晋官加爵的机会。很多人去等级森严的巴黎进行个人奋斗,但只有少数人成功了。大多数人却失败了。这就是王朝复辟后整整一代小资产阶级平民的现实遭遇。
于连出生于小业主家庭,看起来是不愁吃穿,但没有社会地位。想进入上层阶级只有两条路:在军队建功立业或者为宗教服务。
而现实是此时拿破仑兴起的“红色军装”大革命已经失败,法国进入君主复辟时期。平民靠参军上位的路被堵死了。于连再聪明勤奋也无用武之地,留给他的只有穿上黑色教士袍这唯一的选择了。于连的悲剧也正是这样一出富于时代特征的悲剧。
所以小说写到侯爵小姐决意要嫁给于连,为了在面子上有遮掩,针对于连卑微的出身,侯爵被迫把于连送到部队,并赐予了他“轻骑兵中尉”军衔。
所以说,走“爱情”之路,是于连快速实现自己野心的捷径。因为他对侯爵小姐只是一种利用,所以他无视自己对她的伤害,当然他的无视,也不是因为他心里的傲慢,而是他对侯爵小姐没有真正的爱,而且他死死地拿捏住了侯爵小姐对他的痴情,所以他不在乎自己公开跟市长夫人的爱情会给侯爵小姐带来伤害。他只是因为她身上的权势,他才接受她。
到了被判死刑时,两个女人都为他奔走、努力,但于连决定放弃上诉,所以他也毫无遮拦地表达他对市长夫人的爱,和对侯爵小姐的不忠和不爱。
所以于连对于上层社会的背叛和鄙视,这也昭示了他必死的宿命。
四、于连的故事可以带给我们什么启发?
1.我们要坦然地接受自己身上所有无法改变的标签,知道人人生而平等,从而珍惜生命,坦然地活着。这样任何一个别人的所作所为,都不足以成为我们生活的阴影。
比如,我们是xxx的儿子或女儿,是xxx的父亲或母亲,是xxx的兄弟姐妹。虽然一家人就是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但理性说起来,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人生,而人生的结果都是自己造作出来的。
2.人生,到底有没有成功的捷径?
我认为这是有的,这个捷径就是“借力”,但走这一条捷径的前提是你是权衡了利弊,做出了取舍的选择而在不触犯法律、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心甘情愿走的。对于侯爵小姐来说,她有权势可以帮助于连实现自己的野心,但如果于连一边借力,一边和旧情人纠缠,那于连就是卑劣无耻的。一个女人她想要嫁给一个男人,她是想得到幸福的,那彼此忠诚就是一条底线,否则就会衍生许多社会问题。
历史上,男人借力女人而走上事业顶峰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
先看美国总统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但当时的美国并没有独立,还处于英国的统治之下,而且经常与法国发生战争。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他接受了初期的小学教育,并且在母亲的督促下,学会了土地测量、饲养牲畜等技术。
不过这些都不是乔治•华盛顿的想要的生活,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英军的指挥官,不过事与愿违。虽然乔治华盛顿参与了多次的战斗,也取得赫赫战功,但是最终只当上了一名殖民地民兵的军官,而不是英军的指挥官。于是乔治华盛顿辞去了军职,打算开始新的生活。
也就是这个时候乔治•华盛顿主动追求了玛莎•丹德里奇,一个27岁带有两个孩子的寡妇,那一年华盛顿刚好26岁。
而玛莎,她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却是当地人眼中极为理想的结婚对象,因为玛莎的丈夫去世时,并没有留下任何遗嘱,因此玛莎直接拥有了17000英亩土地,可以说是当地最富有的未婚女子。
跟玛莎结婚后,夫妻两个人的感情十分要好,据说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玛莎曾经多次冒险到战地指挥部探望自己的丈夫,而在美国取得独立以后,习惯了农庄生活的玛莎也跟着自己丈夫过上了城市的生活,并且帮助华盛顿举办和组织了很多的社交活动。
再看法国总统马克龙。
马克龙在当上法国总统之前娶了他的初恋——大他二十几岁的老师布丽吉特。
布丽吉特祖籍法国北部的索姆省亚眠市,父亲让·特罗尼厄是巧克力大亨,他的家族经营着一家巧克力工厂。这家工厂诞生于十九世纪,因此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工人大约有四五十人。
家族企业实力雄厚,主要经营糖果、马卡龙等八百多种甜点,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布丽吉特家族虽然不是顶级商人,但布丽吉特家族拥有自己的企业,实力自然也不容小觑。
布丽吉特跟银行家丈夫离婚之后,带着三个孩子嫁给了马克龙。之后,布丽吉特给了马克龙数不尽的帮助:布丽吉特成为了马克龙身边的最贴身的秘书和顾问,帮助马克龙关注他身边一切有关的新闻。
布丽吉特将她和马克龙绑在了一起,将马克龙的政治实践视为自己价值实现的一部分,最终帮助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在马克龙成为总统之后,布丽吉特也一直还在做着她的分内之事。
总的来说,马克龙和布丽吉特之间抛开了年龄的限制,真正地爱着彼此。
因为忠诚、真诚,所以这些感情就是美好的。
我们说,一个人想要有钱,想要成为富一代、官一代,想要过荣华富贵的生活……或许这些都没有错。但我们内心一定要知道,这些都不该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因为在此之上,还有两样东西是对人更加重要的。一是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二是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没有这两样东西,你再有钱,再锦衣玉食,都不可能获得长久的幸福。所以,一定不要被表面的浮华迷了眼。我们必须清晰地知道,人真正应该追求的是什么,并坚定地奔赴而去。正确的价值观,才是人生最亮的明灯,才能指引你去往幸福的方向。
这段时间发酵得很厉害的“太古里牵手事件”,事件里面的女主人公董小姐不也像于连吗?自己才貌双全,还有一份好工作,人生明明已经走进了“窄门”,往后的路应该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但董小姐偏偏要依傍老总,要靠爱情走人生,而且还要高调秀爱,结果连工作都秀没了。
为什么一个有头脑有能力有毅力的姑娘,非要走这条让人不齿的路?原因跟于连一样,她的价值观跑偏了。
她太爱慕虚荣,又没有明确的是非观。所以在被人关注的情况下,她太想向别人展示她的美,展示她的战果——她搞定了总裁。她膨胀的虚荣心,淹没了是非观,这让她忘了自己行为的危险和可耻,而做出了有违常理的行为。
于连和董小姐都以为依赖上了爱情,便可拥有一条捷径。这样他们要追求的东西便可瞬间获得。殊不知,每一样东西的背后,都已经标好了它的代价。
读书是我们的康庄大道,当我们已经正确地选择进了窄门,那么,请让我们坚持走远路,相信自会慢慢见微光,这才是一个人的永生之路:人最能依靠的永远是自己,而不会是别的任何一个人。
3.一个人生存或生活的底线是什么?
《了凡四训》的核心思想是说:“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简单来说,就是人生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生命运中所遭遇到的一切好的、不好的,不管是福还是祸,都是自己感召的结果。
《易经》的最高指导原则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多做好事,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充裕的喜庆;常做坏事,积累恶行的人家,一定会留祸殃给后代子孙。
我们看于连,他为什么会有双重人格:既单纯又腹黑、既脆弱又顽强、既冷酷又热血冲动?为什么会有矛盾性格:脆弱敏感、正直善良?是什么造成了他悲剧的命运?这跟他的原生家庭是脱不了关系的,尤其是他的父亲。
小说一开始写市长亲自到于连家,要聘请于连做家庭教师时,他遇上的是于连的父亲。写了于连父亲去工厂找到于连时对他的打骂。
小说结尾写于连被判处死刑,他父亲去监狱探望于连时,白发苍苍的老父亲不是为小儿子即将死去而悲伤,而是为于连给他留下大笔遗产而高兴——父亲如此利欲熏心、充满暴力的家庭,孩子怎么可能远离祸患、得到幸福?
所以这一部政治小说在客观上是揭露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的残酷现实状况以及由此产生的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而在主观上又何尝不是谴责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做法呢?
读透一本经典名著,看清百味人生。谢谢你与我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