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21日,教育小微到了延安大学,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举办的“慕课西部行”现场推进会,也从别开生面的示范课堂中感受到这些“小课堂”的大能量。跟教育小微一起看看吧——
异地同步课堂、融合式协同教学、在线远程实验、慕课“1+M+N”……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出现在由11所东西部高校联合打造的示范课程课堂观摩现场,下面这些示范课给教育小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堂异地同步新闻史课
开在校史馆
由延安大学和上海大学共同完成的《陕甘宁边区新闻史》课,以山东大学和上海大学的线上慕课资源为基础,将线下课堂分别搬到了校史馆和纪念馆。两地教师依次结合历史场景讲解,两校学生跨屏提问,同学们异地同步、沉浸式地学习了新闻历史。
AI虚拟教师说课
这样的C语言课堂你见过吗?
哈尔滨工业大学、榆林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三校采用1+M+N方式开展跨地域跨校融合式协同教学,借助5G、全息和AI技术,探索基于iMOOC的混合教学新模式。这堂C语言程序设计课上,同学们还可以现场和慕课虚拟教师互动,获得拟实沉浸式的在线教学体验。
1+M+N方式是什么呢?是指以1组名师名课引领,跨区域协同M所高校建设SPOC(SPOC为慕课本地化后形成的校本在线课程)并开展混合式教学,使N位学生受益。
线上资源本地化,打造更适合本校学生的诊断学课程
“什么是闭目难立征?”“怎样做指鼻试验?”……河西大学带来的《诊断学》课堂,利用复旦大学线上优质教学资源,自主建设完成《诊断学》校本课程,将校本资源作为线上教学资源的补充拓展,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互动,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同学们只需在课前预习老师指定的线上资源片段,便知道下节课的重点。
关于“慕课西部行计划”,大家怎么看?教育小微在现场听到了很多干货满满的分享——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说,慕课西部行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数字化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要持续拓围、深化、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中国方案、中国范式。
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松,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龙腾,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延安大学校长高子伟,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斌,贵州理工学院教授陈燕秀等作交流发言,介绍参与“慕课西部行计划”的实践经验。
采访嘉宾说
“对于西部学校来说,远程在线实验可以节省实验设备经费,只需要接入到我们的实验平台,就可以完成整个课程实验,达到学习目标。同时也可借助我们的师资,帮助他们设计新的实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
“借助慕课西部行,喀什大学主动搭建硬件平台,建设了将近200间智慧教室,教师们也开始尝试着自己制作合成资源。截至目前,我们喀什大学已经有20门上线课程。”
——喀什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斌
“我们建设的土木类专业虚实融合的实验室资源池中,有一百多个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西部高校可选择适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项目,构建虚实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东南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熊宏齐
“慕课真正给我们带来了东部高水平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我们引进和使用这些课程资源以后,再根据学生的需求建设自己的特色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弥补了教学的短板,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从中受益。”
——河西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处处长赵柱
“不光学生在学,教师也在学。我们教学团队非常受益的一点,就是伴随着整个过程,教师在教学的核心能力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
——贵州理工学院教授陈燕秀
教育小微了解到,“慕课西部行计划”于2013年起启动实施。十年来,东部地区高校累计面向中西部高校提供了19万门慕课及在线课程服务,帮助中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446万门次,参与学习学生达4.9亿人次,西部高校教师接受慕课培训达183万人次。“慕课西部行计划”以慕课“小课堂”解决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问题”,为人口规模超大国家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提供了中国经验。
两天的采访时间很短,但教育小微充分感受到了“慕课西部行计划”为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我们的见闻分享就到这里,教育小微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教育最新动态。
更多教育信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