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当代艺术有点烦
2024-02-25 23:37  浏览:753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奥森的荷

这些年逢到一些陌生的城市,总喜欢逛逛这个城市的艺术区和画廊,也曾经收藏过一些艺术品。疫情三年期间尝试做了一家艺术空间,真实的入局体验了一把,正巧赶上区块链及NFT流行,就势和团队策划了几个潮流艺术展,承办了“宋庄艺术节”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够探索出一种商业模式为艺术品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几经测试后发现这条路很难。疫情结束后,遇到了一些变故便就终止了这项业务的探索,这段时间想想觉得既有庆幸也有遗憾。

当下艺术家群体数量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很难判断,没有评判体系。话语权掌握在大型收藏机构、学术大V、少数主流画廊手里。推新人很慢,成本很高,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场上能流通的作品也都是别人已经栽好的树,果子难摘,这树能长多大没有量化标准。国内的潮流艺术IP商业化的路程还很遥远,商业化应用的场景总是差口气,缺少系统长期的运作,都是在测试中。不管是坚持纯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还是坚持往潮流方向努力的艺术家,普遍的焦虑,很混沌的状态!当代艺术的发展绕不开85思潮和杜尚的小便池,这两件事是当代艺术划时代的事件。但也同时将当代艺术带上了一个混沌的盛宴中,少数敏锐且幸运的艺术家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其他的像群体的裸奔,发现什么衣裳就穿什么衣裳,这件不合身就换一件,一直在模仿参照西方的形式观念,视觉上流于表面粉饰,大众很迷惑。如果没有艺术理论的系统学习,从视觉上读懂作品的表达很不容易,需要在东西方艺术家名单里搜索到可以参照对比的对象。这点比较像做早期投资的天使投资人,面对创业者的第一句话往往会问“你的对标公司?对标公司的估值”,创始人回答:我们要做中国的“某某公司”,投资人就会很容易判断。在商业模式上这是必须的学习,避免走弯路,但在艺术创作上就会很“蹩脚”,即使评论家用语言堆砌起来所谓的精神和文化的支撑,也很难将观众从不懂转变成为欣赏和对其观念的认同。除非这件作品有可以量化的人民币数字,这样共情一下子就解决了。所以时常会看到很多苦涩难懂的艺术评论。是不是挺烦的?

动辄就几百万、上千万的艺术品冲上热搜,藏家对艺术品赋予增值的期望值太高,也使得普通的用户不敢轻易去涉足艺术品收藏这个市场。当代艺术成为小数人的游戏,越小的市场就越封闭。“僧多庙少”,每个庙都是小圈子,小圈子在艰辛的培育大和尚,大和尚成偶像后买方市场成为卖方市场,庙内外都很焦虑。有些愤世嫉俗、恶意批判的声音,有些破圈的行动呐喊也频现在自媒体端。个别评论家、学者、经纪机构站出来号召重新解构和批判,构建新的当代艺术体系,其实没有体系才是当代艺术,体系流派交给100年后的学者去总结就行,当下就是最好的当代艺术。

在一次对话中,国内一位资深画廊主告诉我:“有些艺术家未来行不行不知道,但是有些艺术家他知道肯定不行”,这是他多年进行学术研究及市场运作总结出来的个人评判标准,只是这种个人的标准没法同太多的画廊形成共识,如果形成共识了,当代艺术也就变成流行文化了,就如同宋代的文人画虽然很美,但文人墨客都可舞弄几笔以抒情达意。当代艺术需要先锋的精神气质和独特的领悟力,具有跨越国界、种族、宗教的能力,不应该有框架体系的边界思维,这应该是当代艺与文人画的不同之处。

当下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的文化传播进入瞬时、碎片化时代,新媒体致使艺术评论更加简短、概括、抽象,这就要求当代艺术的表达更具国际化、符号化、情绪化、民族性、批判性的特征,能够很快的抓住人的神经,所以当代艺术不但要有殿堂化的作品,也应该有生活化的应用,既有阳春白雪的高冷,也要有彰显公众审美的作品。这样当代艺术品市场规模就得到很大的增容,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的流通市场就很值得期待了。

汐哥原创2023-12-12

发布人:1c48****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