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一生所愿,是让我国成为医药创新强国 ——深切缅怀桑国卫院士
2023-12-19 14:25  浏览:7948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杏林同悲,橘井同泣。2023年12月7日17时10分,我国药学界泰斗、医药创新事业的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桑国卫走完了他的传奇人生,享年82岁。


桑国卫(1941年11月—2023年12月)

桑国卫院士身上有着许多闪亮的标签:“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新药专项)技术总师、我国新药创制领航人、中国医药创新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等。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国家的医药卫生事业,为建立我国药物创新体系、提升我国药物创新能力、促进医药创新发展政策环境优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2008年,卫生部正式牵头组织实施新药专项,年逾花甲的桑国卫院士作为新药专项技术总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我国重大新药发展进行战略布局,一干就是十余年。

桑国卫院士曾带领总体组和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的同事们,边工作边进行战略研究和政策协同,准确把握重大新药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科技布局,确保专项始终沿着以需求、问题和前沿为导向的正确方向实施和推进。

新药专项实施十余年来,桑国卫院士总是挤出时间进行现场调研。他深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与所属地方有关部门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桑国卫院士提出,以重大品种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中药现代化、国产药品国际化、医药产业发展为五大抓手推进新药专项。在他的指导下,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GLP(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GCP(药物临床试验评价)平台建设等取得了飞速发展,对加快我国新药研发进程、推动我国新药研究与国际接轨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新药专项的实施,我国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截至目前,新药专项累计支持87个1类创新药以及41个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这些新药在防治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不少品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例如,全球首个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标志着我国疫苗产业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盐酸埃克替尼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在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研究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打破了进口药物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1类生物创新药特瑞普利、信迪利等PD-1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推动我国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治疗淋巴瘤的新药泽布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意味着我国创新药迈出了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

2020年,新药专项顺利收官。新药专项的实施推动了我国医药研发由仿制向创制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实现由医药生产大国向医药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在新药自主研发的国际赛道上逐步跻身前列。我国医药创新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推动我国医药创新是我一生的心愿,让中国成为医药创新强国是我终生的梦想!”桑国卫院士用全力奉献的一生,践行了他的人生理想。在他的带领下,新药专项犹如一艘载着国家厚望、人民重托和医药未来的航船,自2008年启航后,始终把牢创新之舵,向着医药强国的航标破浪前行。

桑国卫院士曾说:“新药创制不是一场集中力量的歼灭战,而是一场耗时耗财的持久战。”如今,这场医药创新持久战仍在继续。我们坚信,在桑国卫院士曾牵头绘制的我国医药创新蓝图的指导下,千千万万的医药人会更加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斯人已逝,风骨犹存。桑国卫院士与我们永别了,但他对我国医药创新作出的贡献永远彪炳史册,他的精神将激励医药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让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桑国卫院士,点亮内心之光,坚定前行之路。前行便是最好的纪念!

科技报国 创新为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

桑国卫院士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也是我国药学事业发展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获悉桑国卫院士逝世的消息,我感到万分悲痛!

我认识桑国卫院士是在20世纪90年代。30多年来,我与他有比较密切的接触。在他的直接领导下,我有机会参与推动我国药物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不懈探索、勤勉奉献,具有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深厚家国情怀。他矢志不渝地追求“以科学改善生命,以政策推动创新”,为我国新药创制及药学事业发展呕心沥血、贡献卓著。

从新中国建立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临床用药绝大部分依靠仿制,创新药研发能力相当欠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国家大力推动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相继推出 “1035工程”“创新药物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等科技创新计划(项目)。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又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桑国卫院士带领药学界专家积极推动、努力争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下,新药研究最终被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桑国卫院士担任“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我也先后担任新药专项的总体专家组成员、化学药责任专家和技术副总师,在他的领导下,参与了新药专项的组织、实施和管理。

十多年来,桑国卫院士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医药创新发展的方向。他强调新药专项要实行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攻关;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他提出要组织优势力量协同创新,不断优化专项管理机制。他还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现代化、国际化,坚持中医药研发创新项目经费不能少于经费总额的1/3。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不懈努力,新药专项取得了一大批极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基本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药物创新研发平台体系建设,初步实现了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从仿制向创制的历史性转变。桑国卫院士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桑国卫院士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公务十分繁忙。但他在百忙之中,仍千方百计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与一线科研人员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他与我所在的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几代科学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情谊。在新药专项实施过程中,他十分关注上海药物所承担的综合性大平台建设的进展情况,多次莅临药物所考察,提出指导意见,对我们关怀有加。

桑国卫院士多次鼓励上海药物所的同志们,要积极探索新药研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道路,殷切希望药物所面向国家需求,在重大新药创制中取得更多成果。为了推动药物所与国际著名医药企业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方面的合作,他多次亲临一线,现场考察,提出具体意见。他还一贯关心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应邀担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

2012年3月,我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陪同桑国卫院士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调研。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学校要抓住有利时机,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深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改革,并勉励师生“泽被生民 功誉杏林”。

桑国卫院士是深受药学界广大科技工作者敬重的前辈科学家。我作为药学界的一位科技人员,有幸得到他的指导和兄长般的关怀,耳濡目染,深深感受到他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他既是我衷心敬爱的领导,也是我的良师益友。

斯人虽逝,风范长存。桑国卫院士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多党合作事业尽心竭力。他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心怀国之大者、厚植民生福祉的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化身星辰 陪伴我们奋斗

“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我不愿相信、不忍相信、又不得不相信,无比敬爱的桑国卫院士,我学术之路的启迪者,给予我这么多鼓励与帮助的引路人,就这样仓促地离开了……

音容犹在,高山仰止。唯有秉承恩师遗愿,将这份担当、智慧和孜孜以求的科研精神,这份不遗余力地培养、关爱人才的精神传承发扬,才不辜负桑院士对我的知遇之恩、栽培之情!

犹记得2008年,桑院士以67岁高龄担负起“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的重任,他以朴素的学者情怀提出:“推动我国医药创新是我一生的心愿,让中国成为医药创新强国是我终生的梦想。”

那时,我和我的团队正在埃博拉疫苗自主研发的道路上面对种种质疑,寂寞前行。新药专项正式启动后,在程旭东博士的引荐下,我和桑院士结下了师生之缘——他以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对我的科研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最终,埃博拉疫苗的研发得以十年铸剑。

在我国第一个创新疫苗走出国门、走进非洲的关键时刻,桑院士又雪中送炭。他知道,在外交、法律、宗教、伦理、知识产权、经费等一系列环节上,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百忙之中,他随时关注着我们的研究进展,以长者,甚至是家人般的关怀,帮助我们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我,也像对待自家长辈那样,将非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事无巨细地汇报给他。如今,思及那份温暖,我夜不能寐,反复翻看多年前的短信记录,当看到我说吃非洲的手抓“富富”后,他着急地为我们解决伙食问题的那些家常话时,我又一次潸然泪下……

“我建议你参评院士。”还记得几年前,桑院士对我说出这句话时,我既震惊又忐忑——这项至高无上的荣誉是我从未曾想过的。而在他坚定、真诚的注视下,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传承科研事业的使命感在我内心升腾起来。他说:“我很少主动推荐人,但我推荐你。”

言犹在耳!

桑院士,我想再一次对您说:“从当选院士的那一刻起,我就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新起点,此生定将砥砺前行,绝不辜负您的殷殷期望!”

2020年春节,我率队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在那100多天的鏖战中,桑院士的坚强支撑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从出发前的殷殷叮嘱到进驻后的部署安排,从疫苗方案的确定到临床受试者的招募,从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临床研究数据在《柳叶刀》公布到首个新冠NTD抗体发现在《科学》杂志发表……虽然每一步都走得艰辛,但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我跟桑院士说:“这次在新冠防控新药研制方面,我们国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益于您十几年前的高瞻远瞩、前瞻布局!”

桑院士,您是我永远敬仰的启迪者和引路人。作为学者,您对学术严谨求实;作为领导,您提倡百花齐放,为学术发展打造平台;作为良师,您不遗余力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作为益友,您儒雅谦恭、风趣幽默,润物细无声地给人以帮助。

纸短情长,泪眼模糊,万语千言诉不尽我的悲伤与思念!如今,您已化身星辰,在苍茫宇宙中,照亮我们继续奋斗之路。您放心,我们会加倍珍惜每分每秒,用每一寸光阴承继您未竟的事业!

永远缅怀桑国卫院士!

那份执着一直鞭策我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永祥

得悉桑国卫院士逝世的消息,深感悲痛!此前,我们一直在等待合适的时间去看望他,向他汇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接续实施等情况。但令人非常难过和遗憾的是,这一天我们永远等不到了……

我认识桑院士已有20多年了。在从事药理学研究、新药研发以及新药技术规范等研究的过程中,桑院士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他研制的复方庚炔诺酮避孕药于1993年被列为国家基本药物,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两种最佳注射避孕药之一。

他作为我国早期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临床试验等技术规范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奠基性和开拓性工作,参加了我国首个GLP技术规范的研究制定,是我国第一个GCP技术规范5人起草小组的专家之一,为这些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相关技术平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都是药理学专业出身,我经常在学术会议上见到桑院士,听他做学术报告。那时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学问好、科研好、英文好,此外还儒雅潇洒、待人谦和、平易近人。

在新药专项实施方案的编制和论证过程中,我和桑院士有了更多接触。2006年9月18日,科技部组织召开新药专项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启动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桑院士是实施方案咨询专家组的8位成员之一,我们实施方案编制组成员有机会向他请教,听取他的意见。

他对实施方案编制的一些意见我至今记忆犹新。比如,他告诉我们,要搞清国际新药研发在哪些领域正在降温,在哪些领域正在升温;他指出,实施方案要有前瞻性,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等。

2007年10月26日—11月15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组织对新药专项实施方案进行了综合论证,桑院士担任论证委员会主任委员。论证过程包括一般性论证、现场调研考察、深入论证和形成最终论证意见4个阶段,历时22天。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与桑院士和专家们密切接触,对实施方案分段进行汇报、回答质询、共同讨论,并根据论证专家的意见随时修改完善。

这是我经历的论证时间最长,最系统、严格、细致,感到最紧张和收获最大的论证活动。桑院士和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对国家科技计划方向、目标、任务的把握,对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态度,尤其是对尽快提升我国药物创新能力的热望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感到震撼,深受教育和鞭策。

2008年9月,新药专项正式启动,拉开了我国自主创制新药宏伟计划的大幕。桑院士受命担任技术责任人和总体组技术总师,他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满腔的热情,带领总体组开始了长达13年不平凡的组织实施工作。

我作为总体组成员,有幸全程参与了这项令人振奋的工作。桑院士带领总体组开展战略研究,研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编制项目指南,进行项目评审、督导推进、评估验收等工作,还尽可能挤出时间进行现场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桑院士非常注重学习,一直密切跟踪国际新药研发热点、进展和发展趋势,并带领总体组成员边学习、边工作、边进行战略研究。他经常亲自整理一些资料发给我们学习和研究,为确保新药专项正确的发展方向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十多年来,桑院士不辞辛劳,带领总体组努力工作,为新药专项顺利实施、圆满完成研发任务、实现预期目标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新药专项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新药研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进入了由“仿”到“创”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桑院士在工作中总是充满激情,他的这种工作风格极具感染力,和他一起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快乐。在跟随桑院士工作的日子里,我们充分领略了他高超的领导艺术、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团结凝聚力。他一方面严于律己、敢于担当、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善于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他宽以待人、为人谦逊、和蔼可亲,从不居高临下,和他一起工作没有拘束感,很愉快。

桑院士在漫天飞舞、缓缓飘落的雪花中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钟爱一生、无比眷恋的新药创制事业。我们将牢记桑院士的嘱托,为我国新药研发创新发展努力奋斗!

尊敬的桑院士,我们永远怀念您!

以不懈拼搏告慰您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组成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丁列明

12月11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送别桑国卫院士。前一天晚上,北京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我们在雪中为这位杰出的药物学家和国家领导人哀泣。

桑国卫院士走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时时萦绕在我脑中。我第一次见他是在2011年3月30日,他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医药访问团,我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交流。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与活动的中外企业代表都是医药界的“大佬”,但我所代表的浙江贝达药业彼时还是个规模不到百人的初创企业。

后来才得知,邀请我们参与是桑院士点的名。他作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技术总师,对每个专项支持的项目都非常关心。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他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交谈中,我向他汇报了项目的研发进展。

埃克替尼是新药专项支持的第一批项目之一。2011年8月12日,盐酸埃克替尼成果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桑院士等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说它标志着我国药物生产由仿制转向创新,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让大家深受鼓舞。

2012年11月,我意外地收到了桑院士的短信,他告诉我,盐酸埃克替尼被列入《国际新药研发年度报告》,成为我国首个上榜的创新药。他说,这是中国药学界的喜事,鼓励我们继续努力。

2012年5月25日,桑院士第一次到我们的企业视察,认真听取新药研发的汇报,并欣然题词“抢占分子靶向药物国际制高点”。但当他参观药品生产车间时,他却皱起眉头说:“这样的生产设施与产品不相匹配。”

那时,公司尚在初创时期,车间也是老厂房改造的。我告诉他,新基地已在规划中。3年后,当我们新基地车间结顶时,我向他报告。不久后,他来建设中的新基地视察。记得那天还下着雨,道路泥泞。随行同志纳闷:“还是个工地啊?”但桑院士兴致很高,说仿佛看到了车间未来的样子,建成后他再来。

一年半后,桑院士如约而至,他带领11位院士出席在新基地举办的中国药物创新及产业化院士论坛。会后,他参观了新药创制中心和新生产车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我有幸加入新药专项的总体专家组,有更多机会参与桑院士主持的专项活动,包括新药专项的设计、评审和考核验收等,切身感受到他的倾情投入、专业造诣和大家风范。新药专项的实施有力推进了我国医药创新水平的提升,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而桑院士也成了这些海归人才的良师益友。我自己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有他的教诲和指引。

如何打造更好的中国医药创新生态,是桑院士放在心里的一件大事。他亲力亲为,听取一线创新企业的声音,了解影响我国医药创新的制约因素,竭力推动相关政策的改进,如审批制度改革、医保报销、医药市场环境改善等。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他对我国医药创新的倾情付出,以及心系百姓健康的情怀。

正如桑院士在2017年获得中国医药创新中心成就奖时的感言:“推动我国医药创新是我一生的心愿,让中国成为医药创新强国是我终生的梦想。”

我们欣慰地看到,在他担任技术总师的新药专项的有力推动和引领下,我国的医药创新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迈入世界第二梯队的行列。在此,我们可以告慰他老人家,我国医药人会继续努力,奋力拼搏。您未竟的事业会后继有人,您的愿望终会实现。


供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编辑:魏婉笛 杨真宇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599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