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积极推进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积极探索管理经验,推进智慧化预防接种,开展“六化”管理,促进全市预防接种工作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已连续20余年没有出现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病例,乙肝、甲肝等疫苗可预防的疾病处于低发状态,切实维护了群众健康,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预防接种法制化
面向全市预防接种人员,石家庄市每年组织开展有关《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的专题培训,进行小班教学(每班23人),确保人人可上台接受实操训练、人人经考核后过关。此举实现了由灌输式的低效大课堂培训向互动式的高效小课堂转化。另外,全市编印《疫苗管理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汇编》,并下发至县级疾控中心及接种门诊,推进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
接种门诊标准化
为全面优化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环境,2012年,石家庄市在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标识、统一设施、统一风格。通过改扩建和投入设施设备,接种门诊实现了外部标识、诊室装饰、登记台、接种台、诊室牌、公示牌、儿童活动区等的统一。
自2019年,全市各区因地制宜,依据本辖区人口数,从房屋设置、人员配备、数字化建设、设施设备等方面分级提出标准要求,规范并优化预约、登记、接种、留观等各环节工作流程,提升预防接种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效率,防范接种风险,进一步改善预防接种环境。
接种管理规范化
石家庄市总结经验,创新服务,形成了“四接种、一通报”预防接种新模式。“四接种”即: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免疫程序提供常规接种服务;查漏补种,接种单位每月25日开展一次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接种单位通过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漏种人员名单,基层医务人员辅助漏种人员预约,并保留查漏补种资料;即日接种,对满8月龄的儿童及时接种麻疹类疫苗;追踪接种,对因发热、腹泻等暂时不能接种疫苗的儿童,追踪其情况,及时补种相关疫苗。“一通报”即: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辖区接种单位接种率每月进行排名通报。
全程监控电子化
目前,石家庄市已完成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宝贝计划)的升级改造,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实现了扫码出入库、扫码接种、电子核签知情同意书和疫苗全程可追溯等。在受种者信息识别、电子验证、接种记录保存、留观、凭证输出、冷链自动监测、健康宣教等方面,开展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程。各接种门诊购置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实现与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宝贝计划)的有效融合。
接种管理网格化
石家庄市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网格化管理,做到定格、定人、定责。定格,即将辖区按照乡镇、社区划分网格;定人,即每个网格要明确政府责任人、部门责任人和监督责任人;定责,即落实机构和人员管理责任、接种单位的主体责任。全市明确各接种门诊政府责任人、监督管理人员、门诊负责人、预防接种人员等,实行A、B角管理制度,制作展牌进行公示,进一步强化管理,压实责任。
公众宣传常态化
在日常工作中,石家庄市通过微信小程序、抖音等平台进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疫苗的品种、作用等知识,提高公众对疫苗认知度,进而提高疫苗接种率。在每年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全市开展“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系列活动,包括开展进养老院、进社区、进农村、进门诊、进媒体的“五进”活动,印制相关手册、宣传海报,在人群聚集的场所播放“主动接种疫苗,享受健康生活”公益广告等。
通过不断探索,石家庄市优化了免疫规划工作。下一步,全市将以河北省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创建活动为抓手,试点先行,力争于今年年底建成50家示范门诊,推进免疫规划工作上新台阶。
策划:全国疾控宣传平台
文: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青园
编辑:张漠 刘立夏
审核:刘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