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日据台湾当局与“去中国化”
2023-06-10 07:05  浏览:188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日据台湾当局与“去中国化”两


《台湾皇民读本》(来源:汪毅夫提供)

1895年,日人入据台湾,台湾史上的日据时期从此开始。可以肯定地说,日据台湾当局(以下简称日据当局)推行的“内地化”“日本化”“皇民化”就是“去中国化”;同时又必须肯定地说,日据当局推行的皇民化运动始于1937年,但它推行“去中国化”从1895年就开始了。当然,它在1937年以后加大力道,有如抽疯似的一阵紧过一阵。1937年10月,日据当局森冈总务长官在讲话里说:“为使本岛(按,指台湾)人与内地(按,指日本)人无所差异,实质上需要具备皇道精神,俾使对事物之看法与内地人趋于一致。又在形式上,从语言开始,姓名、风俗、习惯等外形能与内地人相同,始能谓已完全日本化。”森冈的讲话,是对1895年至1937年主要“在形式上”推行的“内地化”的阶段性评估,又是进一步着重从“精神”和“实质”、从“皇道精神”、从“对事物之看法”的“日本化”来推行皇民化运动的总体动员。他说的内地化、日本化和皇民化的实质当然就是“去中国化”。森冈的讲话收录于《台湾保甲皇民化读本》里,在台湾传布很广,影响很大。为了发言的方便,我将日据时期“从语言开始”的“去中国化”概括为6点简而言之。

1.日本话/中国话

本来,学日语和学任何一门语言一样,不关政治半毛钱。但是,日据当局将台湾当作“新领地”,将日语当作“国语”,强制台湾人民学习日语,并且逐步限制和禁止汉语教学,这就是侵略行为了。台湾著名诗人和学人洪弃生日据时期曾以开馆授徒、教习汉文为业,在日人限令和禁令之下无法生存,他在给友人的信里说:“今则时迁地易,九儒仅居十丐之上。彼族之官吏,每以读书(按,指汉语文教学)为无职业之人,载之户籍,明用稽查,今且悬之禁令。”日据当局限制并进而禁止汉语文教学的情形可见矣。

2.日本籍/中国籍

根据《马关条约》第五款、第十一款,日据当局于1896年8月20日发布《有关台湾住民之国民身份令》,重申至1897年5月8日以前“未离开台湾总督府管辖之区域以外之台湾住民,根据《马关条约》第五款第一项,为日本国臣民。但遭台湾总督府否认者不在此限”。据此,1897年5月8日仍留在台湾的台湾人民就被动加入日本籍、被动丧失中国籍。我曾见彰化吴姓某家的户籍誊本,从中可以看到日据当局将日据前的1864年(清同治三年)也改为日本年号“元治元年”,仿佛其时的台湾住民也是“日本国臣民”,嚣张至极。


《改姓名读本》书影(来源:汪毅夫提供)

3.日本姓名/中国姓名

从1937年起,日据当局连续三年强制规定台湾新生儿必须取日本姓名,禁取中国姓名,并于1940年2月11日起实施《改姓名条例》。对此,台湾人民进行种种“软反抗”。例如,我曾见南投陈姓某家的户籍誊本,这户人家采用“女改男不改”的软对抗,女性成员陈娜美改名为陈娜美子,战后又恢复中国姓名。男性成员则一律不改姓也不改名。

4.日本神社/中国寺庙

在风俗方面容我举例言之。日据当局在台湾各地建日本神社,同时发动“寺庙神升天”“寺庙整理”,妄图禁毁中国寺庙,禁止台湾人民拜中国神明。

5.日本年号/中国年号,新历/农历

在习惯方面亦容我举例而言之。日据当局从入据台湾始,在台湾采日本年号明治、大正和昭和,禁中国年号光绪、宣统和民国,同时用新历、废农历。应该认为,用新历不足诟病,但采日本年号、禁中国年号、废农历均属于文化侵略行为,其中废农历属于习惯上的“去中国化”。农历合于农事,也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农历是中国人千百年的习惯。因应日据当局废农历给台湾人民造成的不便,福建泉州继成堂每年编印“专售台湾”的通书,即新历和农历对照的历书。

6.皇道精神/中国意识

日据当局“去中国化”的终极目标是使台湾人民具备“皇道精神”,使台湾人分离于中国人。“皇民化运动”要求台湾人效忠天皇,“对事物之看法”包括对战争的看法也须与日本军国主义“趋于一致”。受此毒害,有人沦为台湾“皇民”。战争时期,日据当局征收台湾人当军属(军队雇员,如翻译、护理)和军夫;其后又在台湾实行陆军志愿兵制和海军志愿兵制,征收台湾人入伍,甚至加入自杀性攻击的“神风特攻队”。1941年,收容于贵州镇远“和平村”(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 的“台籍日本兵”林婉仲在觉悟后致信台湾义勇队称:“日阀”欺骗他们,送他们上战场,让他们“毫无意识地惨戮祖国的同胞”。

在台湾,由日据当局肇其端的“去中国化”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它经历了正、反、合三个波段。日据当局策动的是第一波(1895-1945年),继之而起的是两蒋派遣和亲率的国民党团队推动的第二波(1945-1988年),李登辉及其追随者操弄的是第三波(1988年-今)。时至今日,“去中国化”至于极矣,亦将止于极也!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主播介绍

高琦,资深媒体人,“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广天下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朝阳民革青委会副主任。录制有中宣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十四五规划》等多部有声作品;朗诵代表作品《脊梁》《等待天明》由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发布并成为网络热搜;纪录片作品有《新丝路密码》《刘亚楼》《织梦年代》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顾盼两岸》,收录了作者自2019年元月起“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写作”并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6篇文章。

对于“两岸关系已无联结点”的悲观论调,作者认为,“我写的学术段子(文史笔记)两岸都有读者关注,我讲的两岸故事两岸都有热心受众,这不就是一个联结点吗?每念及此,老旧的手表又上了一回发条。”正如作者所言,退休之人该放下的全放下了,惟此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应该是吾人一生的志业,不放下,也放不下呀!

《顾盼两岸》有声版上线之际,正值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时,也是京彩台湾继《话说两岸》之后,再次为广大读者提供“生动鲜活”的新媒体“选修”内容。

让我们通过《顾盼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征程上,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谢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中广天下(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台湾

微信号: bjs tb2017


发布人:503c****    IP:120.244.3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