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各地教育发展日新月异;这十年,师生与学校同奋进共成长……以硬核智慧助力大国重器,以潜心深研探索未至之境,这十年,上海交通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今天的“大美校园·发展之美”篇,通过一幅手绘长图,一起来感受交大力量——
手绘长图|交大力量
疏浚船舶设计与疏浚技术研究
上海交大研制的系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创建了我国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设计、制造和使用的完整技术体系,形成了从关键设备到总装建造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我国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
洱海保护与治理
孔海南带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教师团队,以实际行动坚持“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洱海治理的成果被称为全国湖泊治理的生态样本,被列为国家水专项重大标志性成果,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高性能材料及关键技术研究
“轻氢之镁”研究团队攻克了镁合金强度低、耐热差、寿命短三大瓶颈,使“镁”在我国新一代“大国重器”研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攻克了镁基储氢材料低成本批量化制备技术,研发了全球领先的固态储氢技术。团队研究成果让中国的镁走向了世界,走到了世界前列。
PandaX项目
PandaX项目于2010年正式在中国开始。2012年7月,合作组在上海交通大学完成了制冷设备、杜瓦系统内外罐、首期探测器的建造和初步调试。同时,实验需要的屏蔽体也在锦屏地下实验室搭建完成。实验设备在2012年8月16日运抵四川锦屏山。目前已多次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结果。
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研究
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经过15年研发,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双极板。这种采用“两板三场”结构设计的双极板是国际首创,其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首次获评“最美大学生”
“直到风沙止步。”简短有力的一句话,扎根在学环境的刘智卓心中。在五年的时间里,他从十个人的小队开始干起,逐渐创立绿格公益团队。这些年来,他们共制作方格十万余个,固定黄沙两千余亩,造林三千余株。“交大林”也开始在大漠扎根,成为黄沙中的绿色生机。
首颗学生自研卫星
2021年10月14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大学生小卫星-2A号(简称SSS-2A),搭载长征二号丁型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入轨。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一颗由学生自主研发并主导载荷设计的卫星。
冰壶机器人亮相冬奥会
上海交大冰壶机器人亮相冬奥会,该机器人是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支持下,由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高峰领衔研发的,是世界上首款模仿人蹬踏、支撑滑行、旋转冰壶行为方式的六足冰壶机器人。
6金3银2铜 交大人逐梦奥运
交大人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斩获6金3银2铜,并在多项赛事中赛出水平,取得佳绩。在东京奥运会中,共23名交大人为国出征,他们是健儿、领队、教练……都拼力展示出了精湛的竞技水平和昂扬的精神风貌。
交大实践团
10年来,上海交大累计组织5500余支实践团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超过3000名老师参与实践指导,累计70000人次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增长才干。
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交大1951届航空工程系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黄旭华之后,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交大人。
交大学生合唱团
五获全国大艺展一等奖
2021年5月3日至13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合唱团赴四川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交大师生演绎的高难度无伴奏合唱作品《京剧印象》,荣获艺术表演类全国一等奖。在过去五届的大艺展中,交大学生合唱团已斩获四次全国一等奖。
交大五次问鼎“挑战杯”
上海交通大学在1991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五次夺冠,捧起“挑战杯”。也成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赛事历史上首个连续4届获得最高荣誉的高校。
来源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供稿
大美校园
自然之美
人文之美
发展之美
更多教育信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