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读《菊与刀》
2024-11-09 05:10  浏览:997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日本,全称日本国,国名意为“日出之国”。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及其它7200多个小岛屿组成,因此又称“千岛之国”。

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于1944年6月承担的一项以研究日本为目的的国家科研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认清日本民族,并以之为二战后改造日本国家的指导。

该项目于1946年完成,并最终形成这本被译成多种文字的名著——《菊与刀》,事实上这本书,在日本也曾引起轰动,并在后来被人称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

本尼迪克特这位老太太从末到过日本,《菊与刀》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也是她从侨居美国的日本人或是日本战俘口中所听而总结出来的。

书中大部份内容在二战胜利前已经发表,二战胜利后,此书也便收了尾。书中以一个从未到过东方的西方人的视角来看日本,虽有硬伤,但作者仍以她犀利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准确的剖析总结出了一些至今仍然受用的结论。

01

秦朝时徐福东渡日本,给当时尚处在原始社会的日本带去了秦朝先进的文化、技术与文字。日文是汉字与假名并用的,但假名来源于汉字,这便是日本与中国的同文。

日本自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开始设置的“大学寮”是培养国家官吏的职业性机构,期教学内容便以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为主,即使是最后一个封建社会时代——江户幕府,在锁国政策下也仍然坚持与中国保持往来。

甚至在二战前,日本人都一直认为他们才是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汉字文化的继承人,这点甚至还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美丽借口之一。

要知道现在的整个日本,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中国人都有那种表面恭维而内心看不起的意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岛国小民心理极强,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排外性强。

之前有段时间在网上经常有人赞美日本人特别有礼貌的,事实上只是因为场合不同而已(当然,绝大多数日本人是真的很讲礼貌的)。

日语中有句谚语叫“旅行在外无人知,丢人现眼便无妨”,对内他们彬彬有礼,对外,实际上是非常的傲慢。在日本,他们讲规矩、懂礼貌,离开日本,便毫无礼貌、修养而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男人集体去东南亚买春这一国际性话题足以说明(不知道的可以网上搜来看看)。

02

在古代日本,皇族与普通平民是没有姓的,明治维新后,为了便于国家管理,日本人才有了姓。但做为天照大神后裔的天皇,仍是没有姓的,神嘛,没必要!

日本人的姓大约有十一万左右,常用的有几百种,因为祖辈没这规矩,也没起名的经验啊,咋整?这样吧,咱是木村人氏,就以木村作姓吧;咱家旁边不是有一大松树嘛,那就叫松下吧;俺家养狗的,那犬养得了。

哎,日本人的姓基本上就是路数,随性。这大多数人的姓呢都还是带有一种好的寓意的,当然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姓,如:我孙、猪手、鬼头……

03

日本文化有这么几个特点:爱自然、喜哀婉、性柔婉、悲剧情节。

古代日本在“荫位制”这种世袭制度的影响下,平民是没有上升空间的,而从事文学创作的多为隐士、出家人、后宫女子,所以抒情成为主流。

日本人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受罪的,所以日本式的悲剧纯粹是人间的悲剧,无上神明,不及自然。二,它是一种心灵、情感、精神上的、调和式的悲剧。小说里男女主人公相约殉情,作家不会让他们复活,但会让他们结伴远行。

西方人有原罪意识,日本人则是罪恶意识。对于西方人而言,原罪意识源于基督教,应该说是自带的PMG,如此便要靠忏悔、祷告来赎罪以减轻心理压力,自我安慰。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不赞成西方的罪恶意识这一表述的,最起码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对其贩卖黑人的历史作出过道歉,这其实也是当实西方典型的利已主义表现,觉得自己是正义的,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现在西方某些国家仍然是到处杀人放火。

而日本人的罪恶感则更多的停留于表面,当他们发现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所属圈子及社会的主流或主导意识、价值观相悖时,便觉得羞耻,从而产生罪恶感。

耻感在日本的工作、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很在意周围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也非常在乎世界上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在战争中也不曾少见。日本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即使在二战美军即将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时,日本军官在给部队下命令的时候居然是“我们现在是全世界的焦点……”

在罪恶意识上,日本人强调耻的严重性超过了西方罪的严重性。

其实无论西方人的原罪还是日本人的耻感,都是促人向善,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罢了,尤其日本人的频繁鞠躬道歉,更是把日本人这种“抢先”的自我责罚从而表现一心向善的行为表现的淋漓尽致。

04

在日本,“自杀,有时是为了尽忠,有时是为了谢罪,有时是‘生’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戴季陶在《日本论》中指出日本人的自杀分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和别的民族没有分别的懦弱至于不能生存,乃至不敢生存的自杀。一种是很特殊的,在自杀者的心理状态上还得有一种积极的意义,物质无常和精神常住两观念很明晰地现出在自杀者的意识上面” 。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会想到日本独有的自杀方式——剖腹。“日本人认为灵魂存在于腹中,肚子里有思想 。当一个人证明自已清白或表明自己忠心时,就要把内心世界拿出来给人家看,所以就得打开肚子。”另一个,切腹可以证明作为武士的勇敢与毅力。这便是日本人衷于切腹这种自杀方式的原因。

日本最早记载的剖腹者是位女性,见于日本远古时代的地志《播磨风七记》,是因为女神因爱人移情别恋而在湖边切开肚子,把内脏抓出来扔进湖里含冤死去。日本第一本记载现实人物剖腹但真实性有待考证的书籍是13世纪初源显兼编著的《古事谈》。而日本真正意义上最早的,有据可查的剖腹者是一名武将,名叫源为朝。他是镰仓幕府的缔造者源赖朝的叔父。他武艺精湛,箭术高明,但在“保远之乱”中战败,被流放于伊豆半岛,之后被仇家派的三百杀手追杀,最终寡不敌众而剖腹自杀。

日本的切腹有“一字”,“二字”,“三字”与“十字”形切法,其中以“一字”或“十字”较多。“剖切者往往是手持短刀,口含匕首,用短刀在肚子上切成一个‘一字’或‘十字’之后,再用匕首刺自己的心脏或喉咙”。但无论哪种方式,切腹都是“最不适合自杀的一种方式”。

布施丰正在《自杀与文化》中考评,切腹的人最少6小时,最多72小时才会死去!痛苦与折磨、污秽与血腥令人难以承受,于是便产生了介错人这一角色。

05

从12世纪至19世纪末,武士始终是日本下班舞台上的主角。期间被武士所有意识遵奉的道德规范是为武士道。武士道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是武士阶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淀下的文化成果”,直至最后成为全体日本人所遵奉的道德规范。

日本的武士道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旨在实现集体利益。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孔孟之道、佛教,并在神道思想的天皇信仰中重新融合、演化而成。

武士道主要包括: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这几个方面。

义:指武士必须遵守的道义、道德。

勇:勇敢、坚韧等不屈定神。

仁:宽厚、仁义。

礼:风度与侠义关怀。

诚:诚实、信。

名誉:为了名誉可以放弃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忠义:君臣之道,武术必需对自己的主人忠诚。

克已:控制欲望。

武士道制度已经消亡,但作为一种流传甚久的价值观,它的两面性仍在深深地影响着日本当今社会。

“菊,代表着日本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高雅脱俗的一面;刀,象征着日本人勇猛好战、残酷无情的一面”,“菊与刀,都是同幅画中的一部分”,少了哪部份都不完整。

发布人:61e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