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他制造了中国首部激光雷达 | 科学史小画
2023-01-30 13:39  浏览:384  搜索引擎搜索“错改B2B”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错改B2B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编者按:中科院之声不定期手绘一张“科学史小画”,为大家介绍一段科学史和其背后的故事。


激光的英文简称为LASER,意为“光受激辐射放大”,故称为“激光”。激光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从我们日常生活到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再到国防工业等方面都有激光的身影。上世纪60年代,国际上的激光技术正处于酝酿培育阶段,各国对这项新技术知之甚少,激光技术亟待人们的探索。1965年,钱学森提出了一个问题:“激光是否可以作为新型能源,用于武器探测指导?”这个“激光之问”交到了一位年仅28岁的青年手中,他就是陈定昌。

1937年1月30日,陈定昌出生。当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父母带着他一路颠沛流离至扬州。国难当头,他决心长大后献身于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195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北京留苏预备部,后因苏联单方面终止协议,遂转入清华大学就读。1963年,他以毕业设计5分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毕业,被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从此结缘激光雷达。

接到钱老交给的任务后,陈定昌用了半年的时间考察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撰写了《激光在防空导弹中的应用》、《红外在防空导弹中的应用》两篇报告,为雷达激光项目做了前期的理论准备。同年,七机部二院二部迅速成立“激光红外工程组”,陈定昌担任首届工程组组长。但是这个项目进展得并不顺利,我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对这个项目提出了四个科学质疑。面对挫折和困难,陈定昌并不气馁,而是扎扎实实地研究,最终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连最开始投反对票的王大珩也不得不承认:“陈定昌是光学能手!”随后激光雷达项目正式启动。

虽然激光雷达项目得到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但是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和生活都十分艰苦。陈定昌因公务去外地出差,常常住不起旅馆,只能和协作单位借宿。为了解决雷达项目成员的住宿问题,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腾出一间实验室,做了简单的房屋布置,使项目成员有了一个临时住所。为了节省经费,陈定昌舍不得到工厂食堂吃饭,总是跑去偏远的里弄小作坊吃饭,五分钱便可以解决一顿饭。

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陈定昌带领项目组全队人员开足马力,攻坚克难。七年后“激光雷达项目”取得了可喜成绩:他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达样机。在1973年的试验中,激光雷达也有出色的表现。雷达成功追踪飞行目标若干公里,跟踪精度比设计指标提高了近7倍;比普通炮瞄跟踪雷达精度提高了100倍;对火箭的跟踪距离达到300千米。这项技术后来应用在地球动力卫星合作目标测量。

激光雷达的发明只是陈定昌诸多科研成果的冰山一角,他还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作为我国精确制导领域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2009年陈定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在一则日记中写下“百折不回,奋勇前进”以自勉,这是他一生勇攀高峰的最好注脚。

作者:秦显韩,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本账号稿件默认开启微信“快捷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他渠道转载请联系 weibo@cashq.ac.cn


发布人:7216****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