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70载硕果累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是爱国卫生运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市是我国首个国家卫生城市。
在创卫的基础上,威海率先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于2016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市。从卫生城市赋予碧海蓝天“高颜值”,到健康城市聚焦民生福祉“深内涵”,这座城市在新时代中不断前行,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中国建设相辅相成。近日,记者来到威海,从细微之处体察城市蝶变。
历史传承寄乡愁
眼前的威海刚下过一场大雪。“你放心,在这儿,路上的积雪不过夜,当天就会清扫干净。”年过七旬的郭立成颇为自豪地说。
1990年,全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威海召开,威海被全国爱卫会确定为全国首个,也是当时唯一的国家卫生城市。彼时,郭立成是威海市环翠区爱卫办常务副主任。当时,创卫的重点是拓宽马路,修筑桥梁,改善环卫设施,提升市容市貌。“创卫前,威海的土路占一半;创卫后,道路绿化率达到99%。及时清扫积雪、搞好城市环境卫生等很多制度举措都是那时候明确下来的。”郭立成说。
在环翠区世昌大道路边,矗立着一块高12.34米的白色石碑,碑体上印刻着6个金色大字——国家卫生城市。“这座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威海被评为首个国家卫生城市。”威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强说,当年纪念碑高度定为12.34米的寓意就是创卫工作每年要上新台阶,步步登高,创卫要永不停歇。多年来,威海以巩固创建成果为抓手,推动城市卫生管理水平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当下,威海采取“网格保洁—巡回管护—应急处置”三级管理方式,确保路面可见垃圾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突发污染30分钟处置到位,全市375条主次干道全部达到道路深度保洁标准。
从1990年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的殊荣至今,威海已通过9次复审。国家卫生城市已成为威海的名片,爱卫也融入威海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20岁的陈希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威海人,在她儿时的记忆里,身边人常会提及爱国卫生、卫生城市,这让她印象至深。不仅如此,父母、老师常会提醒她注意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学校会定期组织清理街道卫生等公益活动。现在出门时,陈希大都随身携带垃圾袋,即便偶有遗忘,也会把垃圾先放在裤兜里,找到垃圾桶后再扔掉。“很多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已经成为一种自觉。”陈希说。
在外省上大学的陈希,今年即将毕业,目前已确定回乡就业。“身边很多朋友也选择回威海,虽然收入不及一线大城市,但生活环境好。”陈希说,每次寒暑假回家,一下火车,清新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脾。“这就是威海的味道!这或许也是一种不舍离去的乡愁吧。”
生态文明促发展
亭台水榭,松涛阵阵。很难想象,眼前的威海市华夏城景区在20年前是一片疮痍满目的采石场。多年持续的生态修复,让寸草不生的渣石矿坑变身风光旖旎的5A级旅游景区。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时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在行动上。
华夏城景区附近的小镇村经历了这一巨变。景区开业以来,带动1000多名村民就业,3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5%。小镇村村民李国成在景区负责维修工作,月收入有4000多元。有的村改造成了新型社区,村民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有的村则在华夏城的示范引领下,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环境好了,收入也更高了。”李国成说。
实现生态蝶变的不单是华夏城。夕阳西下,细碎的光投射在湖面上,泛起点点金光,成群的白天鹅游弋其中,仿佛一朵朵绽开的白莲花。这是荣成市的天鹅湖。荣成是威海下辖的县级市,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上万只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都会来到这里栖息越冬。天鹅湖也成为亚洲最大的天鹅冬季栖息地之一,当下,正是天鹅湖最热闹的时候。游人如织,纷纷在湖边驻足拍照。
荣成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申万兵告诉记者,2007年,荣成设立了国家级大天鹅自然保护区。近年来,持续加大天鹅湖湿地区域生态保护力度,实施湿地修复、大叶藻人工栽培、污水处理改造升级等工程,使得天鹅湖水清藻肥,到这里越冬的大天鹅数量稳定。荣成开展最积极的生态建设,推进最集约的资源利用,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不但吸引大天鹅、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等30多种国家Ⅱ级以上保护动物来此安家,也成为青少年生态研学的乐园、国内外摄影爱好者采风的胜地、各地游客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目的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荣成带来了经济回报,看大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已经成为荣成冬季旅游的主打品牌。
城市内涵再提升
营养膳食关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这既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亦是新时代爱国卫生的必答之题。
傍晚时分,荣成市一家餐厅,一群老年人鱼贯而入,依次拿起餐盘,自助挑选菜品。这里的每个菜品都标注了营养素的含量,餐盘内也安置了芯片,选餐后可自动对菜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盐等成分进行精确计算。一旦超标,系统将对就餐者发出提示。
餐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食客大部分是外地来此康养的老年人,很多人有慢性病,饮食营养健康是“刚需”。于是,餐厅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使用“智能餐盘”设备及系统。“智能餐盘”设备及系统主要由智能选餐、智能结算支付、智能化个人数据统计处理等部分构成,使得点餐更明白、支付更快捷、信息处理分析更科学。就餐者下载App,结合智能设备就可以了解自身的饮食健康状况,根据菜品营养价签、健康数据指导,在系统的引导下合理取餐,达到慢病管理及健康饮食的目的。餐厅同时为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提供点餐,以及上门配送服务。
“智能餐盘”只是威海在营养健康领域发力的一个缩影。“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文说,2021年9月,威海市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地级市之一,获得创建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资格。
王文表示,以“智能餐盘”为代表的营养健康举措也已在中小学推广。为了进一步推广,在制度上也给予了相应保障。比如,按照“政府统筹、卫健牵头、部门协同”的思路,明确健康中国行动威海推进委员会作为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威海市卫生健康委负责综合试验区日常工作,发改、财政、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从人、财、物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市及各区(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所需采样车辆、仪器设备、信息化建设等经费,按需予以保障。
记者手记
33年,一座城市持续奔跑
飞机舱门甫一打开,清冽的寒风便从廊桥涌入,湿润而清新。如果摘下口罩,舌尖还会感受到空气中淡淡的咸味。当地人告诉我,这就是威海的味道。
过去33年,威海从首个国家卫生城市发展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之一。无论是彼时的见证者,还是“90后”以及“00后”,谈及这一话题时,自豪感都油然而生。更加难得的是,摘取殊荣后的威海并未停歇,而是向着健康中国这一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持续奔跑,这种坚持也影响着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威海把生态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用生动实践证明如何通过生态修复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就业致富。更为可贵的是,在威海,爱国卫生运动真正做到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无论是华夏城景区,还是散布在各个社区里的休闲康养项目,大部分是由社会资本投入、共同参与建设的,让我们看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向奔赴。
社会动员是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为了让这一老办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威海做出了探索。比如,加快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治理工作相融合,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常态化组织干部、职工、居民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将志愿服务情况纳入个人信用管理,调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积极性。
威海用33年讲述了一座城市如何从卫生城市升级为健康城市,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但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具体实践,既要提炼和固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也要关注问题与教训,堵漏洞、建机制、补短板。无论是威海抑或其他城市,也应看到不足之处。比如,在组织动员机制上,还要不断激发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实现从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在管理标准上,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构建与《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相衔接的指标、路径,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文:健康报记者 张磊 邓海华 陈会扬 吴风港
编辑:马杨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