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年前生日这天进了产房。有蛋糕,但术后的我只能看不能吃;有鲜花,也很快就被扔出去因为身边的小人儿敏感不停打喷嚏。
从此后这个日子我都是被捎带的,加上我妈常念“不老不小过什么生日”,虽则她是说自己,却也自然灌输成了我的认知。
可是人总是有期待的,需要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标记。有时会去看一场演出,有时约喜欢的朋友吃饭,去年一个人默默出门远行,今年选择了三日封闭训练营。
顶着大雨出发,第一次驻足即墨,营地条件比预想得略好。三日不长,但摒除日常琐碎只有自己的时光也足够珍贵。目标明确:做体测,了解运动安排和饮食标准。训练量力而行,结果随缘就好。
体验一,运动没有那么难。封闭营地连大门都出不去,除了每日 2-3 节团课,空余时间主要在有氧区打发,椭圆机和跑步机上永远有湿哒哒的队友。这样的氛围里我也有了突破,能做到连续椭圆机一小时、跑步机 5KM,暴汗的感觉确实很爽。教练说每日一万步也是很好的有氧,只要控制好心率就行。
体验二,胖子都是吃出来的。营地并没有所谓减肥餐,三餐都是家常饮食,区别在量。7 寸浅平餐盘上秤,饭菜全部盛在这个碟子里,午晚都是一荤两素 3 个菜。米饭只有 2 口,100g 青菜绝对不到一拳头,酸奶是 80 克小盒装,火龙果苹果只有半个。而这是 1 号餐,基础代谢 2000 卡以上的大基数学员才有这个量,我这种 1400 卡的还要更少一些,一般自觉减掉水果酸奶,如果有土豆玉米时就不吃米饭。这样就理解了为啥调整饮食大半年胖悠还是涨了 20 斤,他吃得实在太太太多了。更理解了为啥教练都说并不强制运动,这个摄入量即便躺着不动,一个月达到承诺的最低 10 斤也肯定没问题。
体验三,减重是时代需求。在我眼里,比我瘦的都不胖,想当然认为学员应该都是 BMI 28 以上的人群。实际上固然有走路都困难的大体重人群,也有很多看起来非常标准的男女。和我同日入营的红头发男孩,身高 180 cm,体重不到 80kg,实在算不得胖子,后来发现他完全不做有氧只在器械区忙活,原来是奔着练出肌肉来的。更有一个漂亮姑娘,从脸到脚绝对没有多余的肉,但训练最为认真刻苦每晚加练,盲猜她有职业要求。有天操课挨着课间聊天,果然是美业培训师,说行业太卷了,日常全国到处跑难免懈怠,只有靠这种方式强制保持。入营 10 天,从 110 降到 104,她的目标是不过百。最好玩的是一个同龄姐妹,体重大约是 2 个我, 她说不能在家呆着,要么累死要么气死,在这多好呀,不需洗衣做饭也不用操心作业接送,有吃有喝有人陪,以健康的名义偷懒休息不要太开心!每天晚饭后她都张罗着“加练”,其实就是搓麻将,神奇的是坐在牌桌上她也哗哗流汗,真的像出力运动一般。
适逢大降温,秋风秋雨中也失了探游即墨的初心,原计划的古城、田横都没有去。出营时天色已晚,教练让请假回市区的学员捎我一程,小伙子很有礼貌,一路上都姨长姨短。00 后的孩子,住龙湖开保时捷,但是与家人疏远,在美国呆了七八年,Y Q 时回来,连毕业证也没拿到。自己说学业事业永远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了,就努力保持健康吧。到家后想特别感谢他一下,群里扒拉微信,点开一看背景图,一时不知说啥。
减肥有啥法门呢,不过是消耗大于摄入,管住嘴迈开腿,只要有雪娘娘“渴了喝水、饿了扇嘴”的狠劲,去不去减肥营都能赶走脂肪。
没有远行的三天,让这个生日过得特别丰满。
不知说啥的背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