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720天,2024.11.04
日常我们说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这里的“标签”一般都是负性的。比如,他是病人,他是抑郁症患者,他是笨蛋等。标签不只是不好的一面,有时候也是一种保护。比如,你不要和他计较那么多了,他是个病人。算了算了,他是个不讲理的人。然,标签化后,暗示的作用让人无形中变得消极,动力不足,自我否定,很容易就放弃试一试的机会。比如,我认为自己天生脑袋笨,学习力弱,记东西要比别人慢好几个半拍,所以,我从来都不会主动“表现”自己,更不敢贸然去挑战什么,即使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再如,我认为自己很是胆小,记得在部队时,办公室装有报警器,有时候操作不好,报警器就会发出尖锐的报警声,一听到此声音我立马心跳加速,退发软,仿佛整个人都要崩溃掉,虽然我心里面非常清楚,这个声音又不是定时炸弹,但就是控制不住的会有强烈的身体反应。后来这种胆小泛化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如开车、游泳等。以上都是“标签化”后,带来的不良反应。还有“标签化”是一种限制,限制我去探索这个方面有趣的体验和感受。或者,一想到某个“标签”,自己先胆怯而退缩、摇头否定,进而止步于此,似不敢约雷池一步般。就如“标签化”也会有好处,除了保护外,可以让人在擅长的感兴趣领域持续深耕精进。就如长板理论一改往日的木桶理论的观点,将发挥优势到极致,而非花很多精力弥补短板。所以,“标签化”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弊的一面,就看一个人如何看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