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怯弱之一【485】2023-10-6
曾国藩其一生堪称完人,经历三朝帝王,阅遍官场冷酷。曾氏作为一个文官儒子,心中自有理想,孜孜不倦奋笔写下千万日记家书,留给后人。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阅读了曾氏的文字后,也加入研究行列,身体力行学而习之。那么,曾氏文集里到底藏有哪些精神价值?我想,其中盛极而衰的阴阳之道发生在每个朝代、每个家庭、每个人身上所碰撞出来的不同反应,曾氏在位极人臣冷静处置可能发生的历史规律,这种处理手段和事实轨迹不得不让人点头称赞。曾氏常怀忧心,时常怯弱,这个内心极为丰盛的晚清重臣,为官一生也有着很多的怯弱特征。
曾国藩从二十八岁中进士点翰林,三十岁正式做官,十年七迁,三十七岁便官至二品部级中央大员,成为京城前途不可限量的红人之一,如此仕途之顺利,在血气方刚之年龄,很容易春风得意,傲气满身。但是从曾氏早年写给家人的书信里,更多是一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担心一不小心,好不容易得到的成绩随风而逝。曾氏常以“不敢稍有忽视,恐免祖宗阴德被吾一人用尽,而致诸弟功名受损。”,和大多数身居高位的年轻官员不同,曾国藩很是心怀怯弱,常感坠落之冷。
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耳闻身感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不敌西洋所带来的恐惧,曾国藩给妹夫的一首信诗中写道,“岂知斤斧联翩至,,,,,,峥嵘大栋逼风霜”连续不断地刀斧飞到眼前,生活中的艰难冷峰扑面而来,曾氏的由恐而弱跃然纸上。
这一年秋,曾国藩另外一首落叶有感诗里感叹:“大叶下如雨,西风吹我衣。天地气一肃,回头万事非。虚舟无抵忤,恩怨召杀机。年年伴物累,俯仰怜垢讥。终然学黄鹄,浩荡沧溟飞”,曾氏有感工作和世事之累,也想如黃鹄飞离京师,到苍茫的天空寻找自由飞翔的快乐。这和很多人一样,在艰难面前刚强,实则内心还是压抑苦闷,借诗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