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难以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
如果哪一天觉得能够看清楚了,可能那个自己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里。
老朱是从一个大公司跳槽到一个创业公司的,是同行,都是做电动车的,不同点在于,一个是传统2轮电动车,一个是智能出行领域的所谓新概念电动车。
昨天,他说,想做点事真不容易。
我说,怎么了?
他说,在新公司,入职了2个月,职位虽然不低,但是发现,有一个新提案,一个新想法,在会议上表达出来后,总是有很多眼睛盯着你,意思是:就你能,就你行,我们不说话,我们不表态,就让你自己去搞,看你能搞成什么样。
我说,是不是很多人想看笑话的意思?
他说,是的。
呵呵,我想起了我的一些经历。
当我离开北京,来到江苏的二线城市,虽然也是非常发达的地级市,但职业环境远远不如北京,起码,是没有多少互联网这行的氛围的。
当然,那里的人还是非常聪明的,否则也不会那么有商业氛围,毕竟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
没啥互联网的大公司,只好找个小公司,然后遇到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事情。
七大姑八大姨的比较多,依靠敢想敢干和红利赚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发现需要人才来继续发展,但有很多不同意见的声音,说,为什么要给外人那么高的工资?我们才是元老。
却绝不会意识到,所谓的元老,是在那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
说他们行,他们确实创造了一些辉煌;说他们不行,是跟不上现在的发展。
但是,站在功劳簿上,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资格审判新人,对待这种情况,你只能拿成绩来说话,用业绩让他们闭嘴。只有这样,才能让招你的人有充足的理由去压制他们,否则,离职是迟早的事儿。没啥好办法,地区的情况就是如此。
老朱说,原来的好多经验用不上了。
我说,这样就对了。
他疑惑的看着我。
我说,你原来在大公司,要资源有资源,要费用有费用,出去别人见了你,不说毕恭毕敬吧,但多数还是客客气气的,为什么?不是敬你嘛,是敬你手中的资源。可现在呢?你有多少资源?自己掂量掂量。
老朱说,现在出去,为了订单,到处都是点头哈腰,在公司里贵为副总,到了外面,哎,一言难尽。
我说,副总不副总的没那么重要,看看老板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是啥,自己衡量衡量怎样做,能不能搞定,这个才是标准线。
老朱说,每天早晨照照镜子,想给自己一个笑脸的时候,却往往发现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
人到中年不如狗。
老朱说,一线城市买房的压力有点大,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很难,工作这么多年,看清楚了光靠攒钱基本上是没戏了。转念一想,苏南的城市也很不错,毕竟出差经常过来,只是没想到,职业环境区别还是很大的。
我说,别想那么多,你已经来到二线城市了,就要想二线城市的活法,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互联网这行,如果一直拘泥于上班打工,打工上班,那不是城市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了。起码,现在年龄还不算太大,还有选择的机会。
老朱说,我要理理思路,我也想搞清楚后面的路该怎么走,毕竟,年近40岁了,如果活到70多的话,半辈子已经走完了,想想还有点怕。
我提醒他,照镜子的时候,别光看到白头发,还要看看镜子里的自己,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
哪一天能够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了,或许走什么样子的路就不会再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