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语》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试注〕
1、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梁绍壬认为挽联起源于挽词或挽诗的对仗联。
脍炙:这里指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人称赞。(挽联以赞美死者为主)。宋·司马光《司马温公诗话·寇莱公诗》:“寇准诗为人脍炙”。
2、韩康公:韩绛(1012–1088),字子华,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宋仁宗(1023–1063)庆历二年(1042)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哲宗即位,改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元祐二年(1087),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三年卒,年七十七。谥“献肃”。
3、熙宁:北宋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1068–1077年,共计10年。以王安石在此期间变法而闻名,称“熙宁变法”。
4、苏子容:苏颂(1020–1101),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
5、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出自《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五首》其三:文物衣冠萃一门,如公终始见舆言。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尊。继世拜封前及后,并时当政弟连昆。汉袁杨与唐萧杜,更有清风在裔孙。